-
的云
2013-03-29 12:05:51
北京老爷们儿疼媳妇儿就是大撒把,培养出了不识货的婊子,但肯定也能落上走心的姑娘
-
巴喆
2020-02-06 11:38:03
你要说他套路吧,但也是用心。北京直男就是可以往大一点扯,细节处逗得你心痒痒。冯小刚郑小龙的编剧。冯开始认识徐帆并展开追求就是从这部戏开始,冯小刚受邀看完试映后说:“这部戏还不错,就是女主角还差点。”夏纲导演告诉他,“女主角就坐在你后面。”冯小刚回头,看到了徐帆,这是他俩的第一次见面。7.7
-
ehehehe
2014-03-12 20:13:27
九十年代女演员那种特别“刻意”的表演方式,我特别爱看
-
赱馬觀♣
2020-05-06 07:55:04
当葛哈利遇到徐莎莉,一年一年又一年,直到北京通往卡萨布兰卡的那一刻!其实最后的抱与之前的拥都有点过,还是应该处理的更含蓄些。冯式京味侃爷剧作与葛优的表演特点(局限?)决定了此片的情趣必须大于情感,愤世调侃古道热肠性格组合真要给你直接拔到纯催泪的程度?总感觉会兜不住。冯小刚的煽情,既是他的特色,也是他的罩门,成败与否更要依仗每部作品自身的免疫水平。本片而言,还是拿签证那段最好,俩人一起走出使馆,徐说真的有点后悔来,葛安慰说没事儿下回再办(他希望没成),这时徐从怀里掏出签证说,办成了……(ps林周云住在亚运村安慧里二区12号楼,拍摄当年正是俺家三区隔壁)
-
.
2017-09-03 06:53:43
1. 「会吃吗?」饮食男女孤独时候,一餐热饭胜过一切。 2.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3. 回放了五遍,最后的播音里是「开始登机」不是「停止登机」。若剧情最后强留,故事就落俗套了。
-
大炎
2013-12-31 06:24:13
过年好…孤独的人类互生同情之理解,假结金玉盟,拒绝诉衷肠…葛大爷一副厚皮囊,隐藏住浓浓忧伤…徐帆当时多漂亮,真真便宜了冯小刚…看时不免想到墨镜王,帝都人情异乎香港,孤男寡女骚情相仿…如果拍拍国朝当下部分孤独群众,那该是啥模样…
-
Sundance小千
2008-08-20 10:01:42
“我不想坐民航。”
“这么说你丈夫给你订的是战斗机?”
-
seabisuit
2021-02-06 23:06:29
大sa ba就是留下来的大sb,冯小刚和郑晓龙合作的剧本太棒了,90年代初满眼都是涌进的外来事物,出国潮随着起飞接下来就是他俩的《北京人在纽约》,日臻成熟的葛优呢是《霸王别姬》和《活着》,也奠定了以后冯氏喜剧贺岁片的基础。被抛弃留守的男女假装试爱不就是后来的《花样年华》嘛,突然跨越时间的字幕卡和漫步北京景点的闲聊蛋侃也有点京味儿侯麦的意思,天安门城楼上还戏耍了一番王朔和文艺女书迷。台词金句频出,几个黄金配角出场的段落都太精彩了,时装模特一样颜值巅峰期的徐帆真漂亮,但演技相比就太戏剧腔啦。情感转变的节奏以春节为界拿捏的也好,其实还是相当于自嘲式的肯定了在改革开放后还要有坚守重情义的人。当时好多国产片旧制作模式上的通病整体稍感粗糙,尤其后期的配音和音效。中间剧院胶片版。
-
丁一
2011-03-22 20:01:09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散落着许多璀璨的明珠,贝劳就是其中的一颗~~
-
余小岛
2016-07-15 23:39:49
温情动人,把整个故事娓娓道来,不急不缓,就像散文一样。最后水灵灵的徐姑娘睁大眼睛对葛大爷说:你本来是可以把我留下来的。心里一软,少女心又上来了。。。
-
流氓无产者
2014-01-04 13:41:51
看到最后才明白大撒把就是大SB的深意。
-
安东
2008-01-08 11:52:10
看过好多遍的一部电影,那时的冯小刚也贫,可还算真诚。印象最深的是过年那段戏,两个孤独的男女,在爆竹声声里,若有若无地慰藉着彼此的孤独。
-
朝阳区妻夫木聪
2017-03-07 22:08:33
只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陌生又熟悉的亲切感。时间跨度上略显不足,拍摄手法也略显笨拙,但是剧本处处透露出冯氏喜剧的影子,编剧的影子远大于导演,那种贫嘴中蕴含的悲情意识,是现在的冯小刚所不具备的。日本料理点餐那段真是笑死……
-
Kanki
2018-02-16 21:33:00
北京人在纽约前传。葛优在里头一本正经地幽默,非常喜欢。北京人那时可真时髦啊,生活作风、思想意识、物质条件~毕竟首都!
-
内陆飞鱼
2013-04-09 22:15:56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有许多璀璨的明珠,贝劳就是其中的一颗。该国以盛产鸟粪著称,号称鸟粪之国。
-
小羽在路上
2021-02-13 01:16:09
92年的片子,小时候觉得是个很好的片子,刚重新看了一遍这个片儿,突然看见了不同的东西。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看,女主就是个傻白甜,只不过因为漂亮,所以是女性中自信的那种,只不过这种自信只是对异性的吸引力的自信,却还是不知道如何捍卫自己的需要、喜好以及关乎人生命运的何去何从的选择。
-
+Rae
2012-02-19 19:53:15
- 会和面吗? - 我们家没面粉。 - 嗯(掏出来一袋面) - 唉,我可不会擀皮儿啊。 - 会吃么 - 看,后悔了吧? - 我的意思是,只要你爱吃,咱就算没白忙活。
-
Mumu
2007-08-15 17:28:19
小学时候在地质礼堂,几乎是跟父母一起在电影院看的唯一一部电影。当时只是觉得很难过,因为第一次知道有人是那样过春节的,冷冷清清,听别人放的鞭炮。大些在电视上又看过,很怀念小时候的北京;再后来只能在电脑上看了,从不喜欢春节,只怕忘了从前的北京。2017.3.8电影资料馆重逢,下个节日见。
-
虎折
2012-08-18 17:30:22
那个倾家荡产也要送对象做海归的时代,留给另一半的是无限的凄凉。
-
大奇特(Grinch)
2022-08-13 20:46:46
似乎是改的乐美勤的话剧《留守女士》,故事背景设立在当时的出国热潮中,两个留守男女在面对自己的另一半出国之际,面对远距离恋情和面对孤独时的内心困境与微妙变化。冯小刚的剧本、对白已初具雏形,借葛优的贫嘴,把喜剧的智慧变为人生苦难的“心灵鸡汤”。
-
刘酸铜
2016-06-26 00:10:45
首都机场坐电梯上二楼总有一个角落可以看到你通过安检的背影。
-
汪金卫
2017-03-08 23:57:43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和《遭遇激情》一样,都是贫嘴男遇上寂寥女。一对孤独的人就这样渐渐好上了。葛优徐帆的首次合作,就演得生动自然,CP感十足。温馨而开放的结尾也让人回味无穷。结构挺散,不过居然有点考里斯马基的孤独味道。90年代初,人们的穿着打扮、意识形态依旧有时尚现代感。看现在,唉
-
Lonely
2024-09-04 14:44:44
7.0/10 分。2024.09.04,初看,CHN蓝光,WCL073。时长01:34:36。这缓慢的节奏,满满的时代感。。。八十年代出国热呀。。。据说当年就是这部电影成了冯小刚和徐帆的红娘。那时候的徐帆还很青春,脸上满满的都是胶原蛋白。。。葛优还很青涩呀,想想后来各种相亲里的成熟圆滑世故。呵呵。葛优和盖丽丽同年还同演了一部《离婚大战》。
-
胤祥
2017-03-08 23:29:23
大概是冯小刚生涯最佳剧作?还是煽情喜剧路子,但下手真是狠。这片儿拍好了两件事,一个叫无聊,一个叫寂寞。葛大爷也有年轻的时候,烟虽然抽得多了点,但使活的尺寸那叫一个舒服。徐帆颜值巅峰,能给葛大爷捧,这得多深功夫啊。有点小毛病,尤其是新年大段子过去之后观众上套儿之后,但不妨碍五星
-
千寻亿选
2023-06-20 18:05:07
改开后一大现象就是出国热。毕竟喊了三十年资本主义水深火热,开门一看,资本主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繁花似锦,水深火热的是自己,信仰崩塌,再加上之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价值继续崩塌。没有什么能阻挡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一轮又一轮的出国潮。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留守女士,大撒把这样的比比皆是。大撒把还是含蓄了,九十分钟的剧跨了四年时光,临了还扛着
-
居无间
2015-08-10 21:45:35
别人义无反顾或恋恋不舍地脱手奔驰;他却为两个女人的心愿操劳奔波,一前一后若无其事地忍痛放手,完成故作洒脱的大撒把,孤独前行。两人游览长城拍照,镜头外拉,孤独寂寞立显;除夕夜燃放爆竹,与众人的焰火交相辉映,融入到合家欢中去。语言活泼,人物鲜活。声音处理较差,对白声脱离环境音。
-
德州没有巴黎
2018-06-14 01:07:43
夏钢的这部影片成了1992年中国电影市场上最大的一匹黑马,究其原因是其成功的呈现了彼时中国社会出现的出国热现象:以喜剧为包装,通过一个传统情节剧的模式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某种温和的批判和善意的调侃。最后的开放式结局给观众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而这也是葛优和徐帆这对搭档的首次合作尝试。
-
米粒
2019-11-03 13:12:21
喜欢死了!天呀,这部电影好有洪尚秀的感觉,哦不不是洪尚秀的电影好有《大撒把》的感觉!不同的是看老洪的电影,很多时候只能靠想象去代入寂寞无聊闷骚的主人公的心情,但自己国家电影多不一样啊,熟悉的春节放假、除夕放烟花、正月逛街,热闹的时候更衬托90年代出国热下留守男女的孤单和辛酸,那种都不知道有得盼没得盼的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的迷茫,时代的印记都映在这部简单又可爱的电影里。更别说那么多经典的台词了,什么太平洋上明珠,贫也就罢了聊完没想到他俩还真去找明珠的外交大使,哈哈哈哈。葛优和徐帆都好年轻好有范儿啊!!蹲着看啥时装周街拍呢,我看他俩的大羽绒服比巴黎世家那个潮多了,哈哈
-
Muto
2018-07-30 12:27:45
90年代如火如荼的出国热被电影质感很差的《大撒把》猛灌了几口凉水,然而冯小刚吃不到葡萄就怪葡萄酸的假正经心理只能让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自己频出洋相。表面上假装让《不见不散》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背后却依然书写着《北京人在纽约》迷路时的笑话。所谓坏电影就是巫术,因为它们的描述完全与现实不符。
-
litanerr
2020-02-05 00:11:34
“明年春节你要是还没走,咱们就故伎重演。” “干嘛非春节呀?元旦不行吗?” “十一得了。” “五一吧。” “三八妇女节。” “正月十五。” 爱过了Billy Wilder、Woody Allen、Nora Ephron,竟在这部和我年纪一样大的国产电影里,看到了自己心里最理想的romcom。含情脉脉,温柔得体,情真意切,贫的恰到好处。葛优和徐帆就是我心里更具文化共鸣的Billy Crystal & Meg Ryan。
-
diane
2012-05-15 12:59:08
国外的我不晓得 反正国内的飞机上都有厕所。。。
-
欢乐分裂
2014-09-20 20:52:20
三星半;90年代的片子都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亲切感。
-
一二三四卌
2020-06-11 23:43:19
喜欢葛优,我认为他是中国最优秀的喜剧演员。其貌不扬的男人,无法在视觉上给人赏心悦目,却在气质上让你觉得入神,一个平民到让你觉得他就生活在你周围的形象大师。那时北京的天依旧湛蓝,那时的男人一往情深。和徐帆银幕cp的开始,还留着头发的葛大爷,把发乎情止乎礼的爱做到了极致。
-
大佑
2011-02-22 14:04:19
3.7 結局挺好的,當年的徐帆還挺漂亮,眼睛夠大的。葛優還那樣,演實在人,做實在事,平時還不忘貧下嘴。
-
静享
2023-10-17 14:26:44
好看的。北京人,简约又坦诚的对话语气,一下就接地气欢快起来了。
故事挺好的,主要二人相处没那么过分越界黏糊,爱情是啥,不就这样自然而然蔓延开来的,好的爱情,就像没设计过、像没怀鬼胎一样,自然推进。
扛着忠贞专一的空名声,比苦哈哈受罪傻等的痴情人,更自在些.过日子,都想得个顺手的舒坦。
过年拿人菜也是明着拿的,不然给钱人也不好意思要。这格局是真好。
媒体宣扬的三观和专一,又怎么不是平凡人的枷锁。葛优长得挺立体的,镜头那么怼都能看到鼻梁,演员的五官真不是盖的。
-
Showing V1.4.1
2024-05-05 21:53:30
开场太怪了,不过你一旦接受这个设定,后面的一个多小时还是挺舒服的,除了俩人强行在北京这种级别的大城市连续偶遇之外。剧情也完全不狗血,葛优角色耍贫嘴但完全不油腻,这需要演员和剧本的两重努力;包括最后含蓄、隐忍又莫名爆发的结尾也很精妙,太有东亚文化的质感了。
-
苏黎世的列车
2023-01-04 08:47:03
算是《不见不散》的前传,也是冯小刚和徐帆相识的一部电影,那会儿徐帆还挺清纯。90年代初美国加拿大的月亮是真圆,为了签证空投太平洋美军基地。葛大爷的风衣皮夹克真时髦,电影里徐帆家的装修风格非等闲之辈的家庭。葛大爷真会撩妹,幽默风趣,点日料那里笑死我了。那会儿北京城楼随便上啊,长城也没多少人。电影是开放式结尾,剧本写得真好,模拟夫妻的设定也很超前。【哔哩哔哩】
-
伊夏
2015-02-20 20:50:23
我天,一神片儿啊,那个年代的种种。其实完全没五星,开头特生硬,故事走向也容易猜,就是最后五分钟的葛优绝了,生生英俊了五分钟!【2015.02.20】
-
把噗
2020-05-15 18:13:39
神奇了,没有环境音,也算创造了一种新形式。
-
方枪枪
2021-07-25 20:35:40
聚焦于出国潮时期的两个家庭,准确来说是两个人,一位妻子远赴他乡,一位丈夫出国,因缘际会中两个相同境遇的人相濡以沫,互相抱团取暖。里面不少京式王朔式幽默,冯小刚的编剧也十分明显,这在冯小刚后续导演作品中也能看到很多这部电影中的影子。3.5
-
GTI
2017-01-10 05:39:34
拍得真好,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尤其是包饺子过年那段。虽是喜剧,却全无躁气,节奏顺畅悠然,如玉氤氲,堪称中国迄今最好的喜剧电影。人物走势与《花样年华》略似,都面临着一个命运深渊,但却有一个温暖的结局,因为善良加幽默乃是最大的柔,而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Anakin
2014-01-21 15:58:00
剧本工整,以小见大。随便拎一段台词出来都是说话的艺术。特别谢谢那个时代的银幕手艺人,让这座城市有了许多过去的回忆。徐帆年轻时候真漂亮,抽烟的样子真迷人。
-
陶子冬
2023-08-07 07:55:23
葛优和徐帆的爱情追逐游戏,这是第一部。凯撒风衣,宽大的西服,30年前流行元素如今又回来了,时尚是个轮回。做工粗糙布料粗糙但已经有流行元素的外套,那时国人的状况就是:出国热,不想坐中国民航,吃饭要吃日本料理,出国就算胜利,不管出去后什么样,有家有孩子的还能见着点钱往回寄,没孩子的没几年就无声无息了。王朔、郑晓龙、冯小刚关系最亲密的时候,对现实的直言不讳和文采,宝贵的记录了90年代初的中国。92年,是我毕业的第二年。到电报大楼打电话发电报都经历过。随手扔垃圾不是特意表现的,就是我们
-
jessiestone
2008-08-20 16:07:53
08.8.19cctv6播,就在狂野的河之后,可惜被人调台了。还有点小幽默。
-
viennavirus
2022-01-30 15:45:44
大留洋时代影视剧的序幕,《北京人在纽约》、《不见不散》、《上海人在东京》接踵而至。《大撒把》是“没走”,典型时代特征的怅惘和寂寞,相比“在异乡”的几部,更克制也更精到。
-
不忘
2023-03-26 23:08:21
“不就是个伴吗,大街上有的是”,对这句台词印象深刻。虽说伴儿也不是那么好找的,但就是说,过于轻松总比过于沉重好,至少我的偏好是这样。结尾很漂亮,如果留下来,那就是又一个俗套的故事了。也不是说俗套不好,只是如果留下来,两人的相处,就不会这么轻盈又真诚了。就是因为短暂且都知有尽时,才能一起玩这个角色扮演游戏,交付彼此一点真心,但又不至于沉重,轻松快乐,不互相牵绊,有陪伴,也有边界。以及,徐帆真的太好看了!
-
小崔
2022-05-03 16:20:06
以前是真的出国潮啊,相比现在大家平和多了。
-
bookbug
2008-07-22 09:34:27
时隔二十多年后重看,依然觉得是大陆最好的爱情小品,几可比肩墨镜王。冯裤子情定徐帆之作,远胜两年后他和王朔为徐帆量身定做的《永失我爱》,所以刻意而为总是不如妙手偶得。90年代的京味儿,有点俏皮,有点温暖,也不乏讽刺,两颗被孤寂的心,离别前相约再见的那段抢白,少年时感动,如今依然眼湿
-
黑道快餐店
2024-01-05 13:42:46
还是老电影好看,对当时社会背景、思想的描述既细微真实又宏观,一本正经的幽默和社会大背景下被潮流推涌的落寞,两个小人物的过家家把90年代的出国热体现的淋漓而又真实,演员们不温不火而又学院派十足的表演让人看着舒服
-
っ
2022-05-21 16:56:24
喜欢那会儿的北京情境,也喜欢那会儿作品开放的价值取向,那时的文艺反而是接轨世界的,有点同是90年代梅格·瑞恩那些片子的小劲儿。
-
Panda的影音
2020-10-15 20:39:09
1.故事的结构联想到1989年《当哈利遇到莎莉》以及1998年《不见不散》。2.《大撒把》的剧本创作历时一年,五易其稿,标题由原来的《陌生的脸有甜蜜的危险》改为《大撒把》。夏钢喜欢《大撒把》的剧本,更多的出于他对持续了十年之久的出国热现象的关注。…(源自百度百科)3.在骑自行车的时候,手撒开车把,依然能保持平衡,正常行驶和拐弯的技术,叫做大撒把。在江苏徐州的方言中,大撒把就是“不管他了;豁出去了;完全扔了”之意。(源自网络)
-
甦醒 Nostalgia
2017-09-19 00:35:35
当年cctv6看毫无感觉,时境过迁再看断定是佳作。当年出国热潮,挤破头搞签证,远赴撒克逊国家。留下另类的空巢男女。葛优满嘴不正经,动情和幽默都拿捏的十分好。由于本片极具生活化的场景隔的时间越久看的越有滋味。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为徐帆的动情感概,还是老流氓会忽悠,最爱此类生活题材。
-
m89
2024-07-13 09:28:00
深度调侃王朔,冯氏贫嘴喜剧初露锋芒。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卷入九十年代那波“出国热”的人,大都是下定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的。大使馆明知是有去无回,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发签证,可谓是双向奔赴。不过随着日趋暮年,他乡不是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勇士”归巢补办社保了。
-
2noWfall
2022-09-21 17:24:31
贫嘴是套路,孤独却是真实的。恍惚间看到点杨德昌的味儿,但心态上不似杨的文本里那些铁了心要出国的角色心理,而是更有主体性,一方面感叹“文化还得是咱中国”,另一方面树立了典型西式好男人的形象,颇有项飙“认命不认输”的意思。制作层面太粗糙。
大撒把豆瓣热评
的云 2013-03-29 12:05:51
北京老爷们儿疼媳妇儿就是大撒把,培养出了不识货的婊子,但肯定也能落上走心的姑娘
巴喆 2020-02-06 11:38:03
你要说他套路吧,但也是用心。北京直男就是可以往大一点扯,细节处逗得你心痒痒。冯小刚郑小龙的编剧。冯开始认识徐帆并展开追求就是从这部戏开始,冯小刚受邀看完试映后说:“这部戏还不错,就是女主角还差点。”夏纲导演告诉他,“女主角就坐在你后面。”冯小刚回头,看到了徐帆,这是他俩的第一次见面。7.7
ehehehe 2014-03-12 20:13:27
九十年代女演员那种特别“刻意”的表演方式,我特别爱看
赱馬觀♣ 2020-05-06 07:55:04
当葛哈利遇到徐莎莉,一年一年又一年,直到北京通往卡萨布兰卡的那一刻!其实最后的抱与之前的拥都有点过,还是应该处理的更含蓄些。冯式京味侃爷剧作与葛优的表演特点(局限?)决定了此片的情趣必须大于情感,愤世调侃古道热肠性格组合真要给你直接拔到纯催泪的程度?总感觉会兜不住。冯小刚的煽情,既是他的特色,也是他的罩门,成败与否更要依仗每部作品自身的免疫水平。本片而言,还是拿签证那段最好,俩人一起走出使馆,徐说真的有点后悔来,葛安慰说没事儿下回再办(他希望没成),这时徐从怀里掏出签证说,办成了……(ps林周云住在亚运村安慧里二区12号楼,拍摄当年正是俺家三区隔壁)
. 2017-09-03 06:53:43
1. 「会吃吗?」饮食男女孤独时候,一餐热饭胜过一切。 2.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3. 回放了五遍,最后的播音里是「开始登机」不是「停止登机」。若剧情最后强留,故事就落俗套了。
大炎 2013-12-31 06:24:13
过年好…孤独的人类互生同情之理解,假结金玉盟,拒绝诉衷肠…葛大爷一副厚皮囊,隐藏住浓浓忧伤…徐帆当时多漂亮,真真便宜了冯小刚…看时不免想到墨镜王,帝都人情异乎香港,孤男寡女骚情相仿…如果拍拍国朝当下部分孤独群众,那该是啥模样…
Sundance小千 2008-08-20 10:01:42
“我不想坐民航。” “这么说你丈夫给你订的是战斗机?”
seabisuit 2021-02-06 23:06:29
大sa ba就是留下来的大sb,冯小刚和郑晓龙合作的剧本太棒了,90年代初满眼都是涌进的外来事物,出国潮随着起飞接下来就是他俩的《北京人在纽约》,日臻成熟的葛优呢是《霸王别姬》和《活着》,也奠定了以后冯氏喜剧贺岁片的基础。被抛弃留守的男女假装试爱不就是后来的《花样年华》嘛,突然跨越时间的字幕卡和漫步北京景点的闲聊蛋侃也有点京味儿侯麦的意思,天安门城楼上还戏耍了一番王朔和文艺女书迷。台词金句频出,几个黄金配角出场的段落都太精彩了,时装模特一样颜值巅峰期的徐帆真漂亮,但演技相比就太戏剧腔啦。情感转变的节奏以春节为界拿捏的也好,其实还是相当于自嘲式的肯定了在改革开放后还要有坚守重情义的人。当时好多国产片旧制作模式上的通病整体稍感粗糙,尤其后期的配音和音效。中间剧院胶片版。
丁一 2011-03-22 20:01:09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散落着许多璀璨的明珠,贝劳就是其中的一颗~~
余小岛 2016-07-15 23:39:49
温情动人,把整个故事娓娓道来,不急不缓,就像散文一样。最后水灵灵的徐姑娘睁大眼睛对葛大爷说:你本来是可以把我留下来的。心里一软,少女心又上来了。。。
流氓无产者 2014-01-04 13:41:51
看到最后才明白大撒把就是大SB的深意。
安东 2008-01-08 11:52:10
看过好多遍的一部电影,那时的冯小刚也贫,可还算真诚。印象最深的是过年那段戏,两个孤独的男女,在爆竹声声里,若有若无地慰藉着彼此的孤独。
朝阳区妻夫木聪 2017-03-07 22:08:33
只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陌生又熟悉的亲切感。时间跨度上略显不足,拍摄手法也略显笨拙,但是剧本处处透露出冯氏喜剧的影子,编剧的影子远大于导演,那种贫嘴中蕴含的悲情意识,是现在的冯小刚所不具备的。日本料理点餐那段真是笑死……
Kanki 2018-02-16 21:33:00
北京人在纽约前传。葛优在里头一本正经地幽默,非常喜欢。北京人那时可真时髦啊,生活作风、思想意识、物质条件~毕竟首都!
内陆飞鱼 2013-04-09 22:15:56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有许多璀璨的明珠,贝劳就是其中的一颗。该国以盛产鸟粪著称,号称鸟粪之国。
小羽在路上 2021-02-13 01:16:09
92年的片子,小时候觉得是个很好的片子,刚重新看了一遍这个片儿,突然看见了不同的东西。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看,女主就是个傻白甜,只不过因为漂亮,所以是女性中自信的那种,只不过这种自信只是对异性的吸引力的自信,却还是不知道如何捍卫自己的需要、喜好以及关乎人生命运的何去何从的选择。
+Rae 2012-02-19 19:53:15
- 会和面吗? - 我们家没面粉。 - 嗯(掏出来一袋面) - 唉,我可不会擀皮儿啊。 - 会吃么 - 看,后悔了吧? - 我的意思是,只要你爱吃,咱就算没白忙活。
Mumu 2007-08-15 17:28:19
小学时候在地质礼堂,几乎是跟父母一起在电影院看的唯一一部电影。当时只是觉得很难过,因为第一次知道有人是那样过春节的,冷冷清清,听别人放的鞭炮。大些在电视上又看过,很怀念小时候的北京;再后来只能在电脑上看了,从不喜欢春节,只怕忘了从前的北京。2017.3.8电影资料馆重逢,下个节日见。
虎折 2012-08-18 17:30:22
那个倾家荡产也要送对象做海归的时代,留给另一半的是无限的凄凉。
大奇特(Grinch) 2022-08-13 20:46:46
似乎是改的乐美勤的话剧《留守女士》,故事背景设立在当时的出国热潮中,两个留守男女在面对自己的另一半出国之际,面对远距离恋情和面对孤独时的内心困境与微妙变化。冯小刚的剧本、对白已初具雏形,借葛优的贫嘴,把喜剧的智慧变为人生苦难的“心灵鸡汤”。
刘酸铜 2016-06-26 00:10:45
首都机场坐电梯上二楼总有一个角落可以看到你通过安检的背影。
汪金卫 2017-03-08 23:57:43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和《遭遇激情》一样,都是贫嘴男遇上寂寥女。一对孤独的人就这样渐渐好上了。葛优徐帆的首次合作,就演得生动自然,CP感十足。温馨而开放的结尾也让人回味无穷。结构挺散,不过居然有点考里斯马基的孤独味道。90年代初,人们的穿着打扮、意识形态依旧有时尚现代感。看现在,唉
Lonely 2024-09-04 14:44:44
7.0/10 分。2024.09.04,初看,CHN蓝光,WCL073。时长01:34:36。这缓慢的节奏,满满的时代感。。。八十年代出国热呀。。。据说当年就是这部电影成了冯小刚和徐帆的红娘。那时候的徐帆还很青春,脸上满满的都是胶原蛋白。。。葛优还很青涩呀,想想后来各种相亲里的成熟圆滑世故。呵呵。葛优和盖丽丽同年还同演了一部《离婚大战》。
胤祥 2017-03-08 23:29:23
大概是冯小刚生涯最佳剧作?还是煽情喜剧路子,但下手真是狠。这片儿拍好了两件事,一个叫无聊,一个叫寂寞。葛大爷也有年轻的时候,烟虽然抽得多了点,但使活的尺寸那叫一个舒服。徐帆颜值巅峰,能给葛大爷捧,这得多深功夫啊。有点小毛病,尤其是新年大段子过去之后观众上套儿之后,但不妨碍五星
千寻亿选 2023-06-20 18:05:07
改开后一大现象就是出国热。毕竟喊了三十年资本主义水深火热,开门一看,资本主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繁花似锦,水深火热的是自己,信仰崩塌,再加上之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价值继续崩塌。没有什么能阻挡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一轮又一轮的出国潮。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留守女士,大撒把这样的比比皆是。大撒把还是含蓄了,九十分钟的剧跨了四年时光,临了还扛着
居无间 2015-08-10 21:45:35
别人义无反顾或恋恋不舍地脱手奔驰;他却为两个女人的心愿操劳奔波,一前一后若无其事地忍痛放手,完成故作洒脱的大撒把,孤独前行。两人游览长城拍照,镜头外拉,孤独寂寞立显;除夕夜燃放爆竹,与众人的焰火交相辉映,融入到合家欢中去。语言活泼,人物鲜活。声音处理较差,对白声脱离环境音。
德州没有巴黎 2018-06-14 01:07:43
夏钢的这部影片成了1992年中国电影市场上最大的一匹黑马,究其原因是其成功的呈现了彼时中国社会出现的出国热现象:以喜剧为包装,通过一个传统情节剧的模式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某种温和的批判和善意的调侃。最后的开放式结局给观众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而这也是葛优和徐帆这对搭档的首次合作尝试。
米粒 2019-11-03 13:12:21
喜欢死了!天呀,这部电影好有洪尚秀的感觉,哦不不是洪尚秀的电影好有《大撒把》的感觉!不同的是看老洪的电影,很多时候只能靠想象去代入寂寞无聊闷骚的主人公的心情,但自己国家电影多不一样啊,熟悉的春节放假、除夕放烟花、正月逛街,热闹的时候更衬托90年代出国热下留守男女的孤单和辛酸,那种都不知道有得盼没得盼的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的迷茫,时代的印记都映在这部简单又可爱的电影里。更别说那么多经典的台词了,什么太平洋上明珠,贫也就罢了聊完没想到他俩还真去找明珠的外交大使,哈哈哈哈。葛优和徐帆都好年轻好有范儿啊!!蹲着看啥时装周街拍呢,我看他俩的大羽绒服比巴黎世家那个潮多了,哈哈
Muto 2018-07-30 12:27:45
90年代如火如荼的出国热被电影质感很差的《大撒把》猛灌了几口凉水,然而冯小刚吃不到葡萄就怪葡萄酸的假正经心理只能让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自己频出洋相。表面上假装让《不见不散》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背后却依然书写着《北京人在纽约》迷路时的笑话。所谓坏电影就是巫术,因为它们的描述完全与现实不符。
litanerr 2020-02-05 00:11:34
“明年春节你要是还没走,咱们就故伎重演。” “干嘛非春节呀?元旦不行吗?” “十一得了。” “五一吧。” “三八妇女节。” “正月十五。” 爱过了Billy Wilder、Woody Allen、Nora Ephron,竟在这部和我年纪一样大的国产电影里,看到了自己心里最理想的romcom。含情脉脉,温柔得体,情真意切,贫的恰到好处。葛优和徐帆就是我心里更具文化共鸣的Billy Crystal & Meg Ryan。
diane 2012-05-15 12:59:08
国外的我不晓得 反正国内的飞机上都有厕所。。。
欢乐分裂 2014-09-20 20:52:20
三星半;90年代的片子都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亲切感。
一二三四卌 2020-06-11 23:43:19
喜欢葛优,我认为他是中国最优秀的喜剧演员。其貌不扬的男人,无法在视觉上给人赏心悦目,却在气质上让你觉得入神,一个平民到让你觉得他就生活在你周围的形象大师。那时北京的天依旧湛蓝,那时的男人一往情深。和徐帆银幕cp的开始,还留着头发的葛大爷,把发乎情止乎礼的爱做到了极致。
大佑 2011-02-22 14:04:19
3.7 結局挺好的,當年的徐帆還挺漂亮,眼睛夠大的。葛優還那樣,演實在人,做實在事,平時還不忘貧下嘴。
静享 2023-10-17 14:26:44
好看的。北京人,简约又坦诚的对话语气,一下就接地气欢快起来了。 故事挺好的,主要二人相处没那么过分越界黏糊,爱情是啥,不就这样自然而然蔓延开来的,好的爱情,就像没设计过、像没怀鬼胎一样,自然推进。 扛着忠贞专一的空名声,比苦哈哈受罪傻等的痴情人,更自在些.过日子,都想得个顺手的舒坦。 过年拿人菜也是明着拿的,不然给钱人也不好意思要。这格局是真好。 媒体宣扬的三观和专一,又怎么不是平凡人的枷锁。葛优长得挺立体的,镜头那么怼都能看到鼻梁,演员的五官真不是盖的。
Showing V1.4.1 2024-05-05 21:53:30
开场太怪了,不过你一旦接受这个设定,后面的一个多小时还是挺舒服的,除了俩人强行在北京这种级别的大城市连续偶遇之外。剧情也完全不狗血,葛优角色耍贫嘴但完全不油腻,这需要演员和剧本的两重努力;包括最后含蓄、隐忍又莫名爆发的结尾也很精妙,太有东亚文化的质感了。
苏黎世的列车 2023-01-04 08:47:03
算是《不见不散》的前传,也是冯小刚和徐帆相识的一部电影,那会儿徐帆还挺清纯。90年代初美国加拿大的月亮是真圆,为了签证空投太平洋美军基地。葛大爷的风衣皮夹克真时髦,电影里徐帆家的装修风格非等闲之辈的家庭。葛大爷真会撩妹,幽默风趣,点日料那里笑死我了。那会儿北京城楼随便上啊,长城也没多少人。电影是开放式结尾,剧本写得真好,模拟夫妻的设定也很超前。【哔哩哔哩】
伊夏 2015-02-20 20:50:23
我天,一神片儿啊,那个年代的种种。其实完全没五星,开头特生硬,故事走向也容易猜,就是最后五分钟的葛优绝了,生生英俊了五分钟!【2015.02.20】
把噗 2020-05-15 18:13:39
神奇了,没有环境音,也算创造了一种新形式。
方枪枪 2021-07-25 20:35:40
聚焦于出国潮时期的两个家庭,准确来说是两个人,一位妻子远赴他乡,一位丈夫出国,因缘际会中两个相同境遇的人相濡以沫,互相抱团取暖。里面不少京式王朔式幽默,冯小刚的编剧也十分明显,这在冯小刚后续导演作品中也能看到很多这部电影中的影子。3.5
GTI 2017-01-10 05:39:34
拍得真好,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尤其是包饺子过年那段。虽是喜剧,却全无躁气,节奏顺畅悠然,如玉氤氲,堪称中国迄今最好的喜剧电影。人物走势与《花样年华》略似,都面临着一个命运深渊,但却有一个温暖的结局,因为善良加幽默乃是最大的柔,而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Anakin 2014-01-21 15:58:00
剧本工整,以小见大。随便拎一段台词出来都是说话的艺术。特别谢谢那个时代的银幕手艺人,让这座城市有了许多过去的回忆。徐帆年轻时候真漂亮,抽烟的样子真迷人。
陶子冬 2023-08-07 07:55:23
葛优和徐帆的爱情追逐游戏,这是第一部。凯撒风衣,宽大的西服,30年前流行元素如今又回来了,时尚是个轮回。做工粗糙布料粗糙但已经有流行元素的外套,那时国人的状况就是:出国热,不想坐中国民航,吃饭要吃日本料理,出国就算胜利,不管出去后什么样,有家有孩子的还能见着点钱往回寄,没孩子的没几年就无声无息了。王朔、郑晓龙、冯小刚关系最亲密的时候,对现实的直言不讳和文采,宝贵的记录了90年代初的中国。92年,是我毕业的第二年。到电报大楼打电话发电报都经历过。随手扔垃圾不是特意表现的,就是我们
jessiestone 2008-08-20 16:07:53
08.8.19cctv6播,就在狂野的河之后,可惜被人调台了。还有点小幽默。
viennavirus 2022-01-30 15:45:44
大留洋时代影视剧的序幕,《北京人在纽约》、《不见不散》、《上海人在东京》接踵而至。《大撒把》是“没走”,典型时代特征的怅惘和寂寞,相比“在异乡”的几部,更克制也更精到。
不忘 2023-03-26 23:08:21
“不就是个伴吗,大街上有的是”,对这句台词印象深刻。虽说伴儿也不是那么好找的,但就是说,过于轻松总比过于沉重好,至少我的偏好是这样。结尾很漂亮,如果留下来,那就是又一个俗套的故事了。也不是说俗套不好,只是如果留下来,两人的相处,就不会这么轻盈又真诚了。就是因为短暂且都知有尽时,才能一起玩这个角色扮演游戏,交付彼此一点真心,但又不至于沉重,轻松快乐,不互相牵绊,有陪伴,也有边界。以及,徐帆真的太好看了!
小崔 2022-05-03 16:20:06
以前是真的出国潮啊,相比现在大家平和多了。
bookbug 2008-07-22 09:34:27
时隔二十多年后重看,依然觉得是大陆最好的爱情小品,几可比肩墨镜王。冯裤子情定徐帆之作,远胜两年后他和王朔为徐帆量身定做的《永失我爱》,所以刻意而为总是不如妙手偶得。90年代的京味儿,有点俏皮,有点温暖,也不乏讽刺,两颗被孤寂的心,离别前相约再见的那段抢白,少年时感动,如今依然眼湿
黑道快餐店 2024-01-05 13:42:46
还是老电影好看,对当时社会背景、思想的描述既细微真实又宏观,一本正经的幽默和社会大背景下被潮流推涌的落寞,两个小人物的过家家把90年代的出国热体现的淋漓而又真实,演员们不温不火而又学院派十足的表演让人看着舒服
っ 2022-05-21 16:56:24
喜欢那会儿的北京情境,也喜欢那会儿作品开放的价值取向,那时的文艺反而是接轨世界的,有点同是90年代梅格·瑞恩那些片子的小劲儿。
Panda的影音 2020-10-15 20:39:09
1.故事的结构联想到1989年《当哈利遇到莎莉》以及1998年《不见不散》。2.《大撒把》的剧本创作历时一年,五易其稿,标题由原来的《陌生的脸有甜蜜的危险》改为《大撒把》。夏钢喜欢《大撒把》的剧本,更多的出于他对持续了十年之久的出国热现象的关注。…(源自百度百科)3.在骑自行车的时候,手撒开车把,依然能保持平衡,正常行驶和拐弯的技术,叫做大撒把。在江苏徐州的方言中,大撒把就是“不管他了;豁出去了;完全扔了”之意。(源自网络)
甦醒 Nostalgia 2017-09-19 00:35:35
当年cctv6看毫无感觉,时境过迁再看断定是佳作。当年出国热潮,挤破头搞签证,远赴撒克逊国家。留下另类的空巢男女。葛优满嘴不正经,动情和幽默都拿捏的十分好。由于本片极具生活化的场景隔的时间越久看的越有滋味。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为徐帆的动情感概,还是老流氓会忽悠,最爱此类生活题材。
m89 2024-07-13 09:28:00
深度调侃王朔,冯氏贫嘴喜剧初露锋芒。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卷入九十年代那波“出国热”的人,大都是下定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的。大使馆明知是有去无回,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发签证,可谓是双向奔赴。不过随着日趋暮年,他乡不是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勇士”归巢补办社保了。
2noWfall 2022-09-21 17:24:31
贫嘴是套路,孤独却是真实的。恍惚间看到点杨德昌的味儿,但心态上不似杨的文本里那些铁了心要出国的角色心理,而是更有主体性,一方面感叹“文化还得是咱中国”,另一方面树立了典型西式好男人的形象,颇有项飙“认命不认输”的意思。制作层面太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