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nosaurs
2013-09-03 00:49:03
弗兰肯海默这一片恐怖极了。这是对嬉皮年代的商业社会的猛击,同时也对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提出了知识分子的深深质疑:当青春和自由都成了商品,嬉皮精神也会成为消费社会的帮凶。这片欠缺的地方,在于后半段似乎少了些戏。意义的线索梳理得不清楚。不过男主人公的老婆说出:他早就死了。那句真是来劲。
-
大奇特(Grinch)
2008-12-25 20:15:46
弗兰肯海默60年代巅峰期的收官之作。惊世骇俗、极具实验性的科幻艺术片。论及身份认同,美国中年男子的心理危机 - 渴望自由、青春、情感及理想。黑白摄影极佳、梦幻般的镜头组合令人目不暇接。约翰.兰道夫和洛克.赫德森一前一后的对角色塑造刻画细腻。
-
陀螺凡达可
2013-11-22 08:03:54
构思出色的科幻,寻求认同的重生寓言,黄宗霑的摄影很有看头,扭曲迷幻如同梦境,在大银幕观看特别带感。还看到了很多后来电影的影子,包括达伦的《梦之安魂曲》和芬奇的《心理游戏》。
-
火娃
2016-05-16 21:59:34
8/10。开头摄影机深入五官内部拍摄,仿佛寻找着身体内的灵魂,人脸起伏多变随即又被拼接,正如主角沉溺在金钱和肉体狂欢所提供的梦幻与虚妄之中,只得陷入精神被支配、肉身被奴役的困境,并强迫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改造,成为等待室里拉拢熟人进组织的芸芸众生一份子。[幻体]诸多设定都一模一样源自本片!
-
好样的
2016-05-18 12:31:58
黄宗沾深焦和长焦摄影真棒这种主观镜头算是gopro的老祖宗了吧。对于六零年代美国人自身身份的符号和去符号化。用一种这样敌托邦的构架反射出来。可以看出很多之后的科幻片都有这里的影子。配乐做得很好。声音好像是dub的
-
墓岛GRAVELAND
2019-07-23 18:04:11
超我伴随着自我的消失永远是可望不可及的幻梦。美国人相信,或者说表面上相信“The Second Chance”,与此同时1960s的嬉皮士们似乎同样追求着极致的,去秩序化的享乐,而《第二生命》则以一种冷峻的方式,将他们想象中的希腊—马克思式乌托邦展现出来,并暗示着,如果我们真的实现了这些愿望,如果我们真的不再匮乏,事情将变得多么令人恐惧,它可以是一种道德寓言,也可以是一次拉康式的噩梦,我们究竟多么犬儒?又是谁在逼迫着我们享乐?
黄宗霑采用的鱼眼镜头构造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它将Art Deco的线条感扭曲,“理想”生活的狰狞一面,及其幕后的循环工业体制。
-
paradiso
2014-07-14 09:54:30
随波逐流半生的人为什么总觉得只要人间蒸发就一切都会不一样呢。嘲counter culture还挺辣。主要是摄影剪辑飞得一塌糊涂,配合风琴轰鸣的主题配乐,奇爽。Wesley Addy演男管家很合适呢
-
小凯撒
2014-02-06 22:56:43
可能是新好莱坞电影破局前最先锋的尝试,黄宗霑的摄影,Saul Bass的片头设计,Jerry Goldsmith的配乐都令人惊叹。
-
赱馬觀♣
2013-02-19 13:06:31
获最佳黑白摄影提名的大师黄宗霑竟被人在最擅长的视觉领域抢了风头:扭曲面孔片头出自索尔巴斯!不过电影伊始男主是谁不知移情尚未建立就密集视觉轰炸表现焦虑消沉?很难不落下形式主义的诟病。演到后来也证明,所谓中年危机生命彷徨只是引子,影片真正要说的是:危机思变?稍安勿躁。右翼方案,很不靠谱!承载这一理念的关键人物就是与男主两次对谈的医院老叟。首度登场时的白色牛仔帽比较惹眼。道具在此释放重要信息:保守思维。果然稍后对白大谈矛盾自我为尊;可等男主感觉失望重回医院,老头却不再捍卫理想主张容忍错误,大吐苦水摊子铺开养人无数已没法回头只能唯利是图。换言之,以助人危机求变为初衷的革新机构本身沦为制造危机的源头。这里所隐含的意思:当初就不该变脸,银行高管不也挺好?……六十年代的弗兰克海默其实是体制内维稳人士。
-
Benjamin
2015-07-25 00:09:37
感到可惜的片子,即使摄影有创意①片头特写的五官进行变形缩放,画面分屏的时候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②扭曲的房间以及使用广角镜头的变形面部特写很有意思③“酒神节”的狂欢派对,动感的镜头很好的传达出“醉”的状态,可惜的是黑白还是低对比度且无光影效果④叙事未能达到画面的水平,画面未推动叙事
-
Nakadai
2013-11-24 14:10:14
Frankenheimer在这里将人生目标这种终极命题用极端的思想实验进行了一遍。现代人经历了空虚的生活,但追求的却是更虚无缥缈的完美满足。只不过现实和幻想有差距,人生也不是能推倒重来的。片中大量极富想象力的镜头设置对于刻画主角亦真亦幻的体验很有帮助。
-
P.s I love you
2022-12-17 15:10:56
11/17/2022 - 11/18/2022, @ The Criterion Channel. 摄影与Rock Hudson令人印象最深。两场party scene太长了。Atmosphere of menace. 挥之不去的迷惘。Identity陷入巨大的裂痕,无法找回亦无法抵达,在虚无中失丧。You’d have to carry yourself wherever you go, how unfortunate. 今天来看,仍然现代,恰好很当代。
-
k-pax
2012-08-17 10:49:55
片头的配乐和画面布控到位,毅然惊悚,把我的鸡皮疙瘩全然绑架出来。看到半途才知cult,半接受,半拒绝的怪诞片。导演说这个影片在被观众接受过程中也经历了从failure到cult classic的过程。也算一种reborn吧。
-
MovieManic
2013-12-28 09:03:31
#新好莱坞# 喜欢去年[逃出绝命镇]的小伙伴,千万不能错过此片。与种族无关,[第二生命] 描述了资本时代之下人类对于永生赤裸裸的渴望,Live TV Show出身的导演约翰·弗兰克海默赋予了影片别样的镜头意义,大胆地主观视角和别出心裁的镜头角度,将片中人类扭曲的欲念和反复的情感展现地淋漓尽致。
-
半个桃李林檎
2011-09-16 17:59:34
奇怪的重生故事,冷峻的摄影。酒神节那一段尺度很大,不过整体太独立太美式文艺,始终没有代入感
-
巅峰Futurama迷
2022-07-20 07:01:56
准确来说是拿了一个惊悚片,或者说政治类型的惊悚片的壳子,讲了一个现代寓言,但这个故事本身指向不明确,就算是很创新性的,用很多单场戏再讨论一些现代性的话题,甚至是哲学思辨,可后期的故事走向更感觉像是纯粹的靠“惊吓”及视觉上的冲击感来强迫观众接受这个故事的荒诞,使得整个电影掉价了(类似于黑客帝国2)。摄影当然好,很多超脱现实的视角用的特别棒,专门设计的摄影器材拍出了很多充满先锋实验感的素材。剪辑则更像是为后期的电影人提供了一种分镜思路,快速剪辑上的短帧时间的平均分配。属于有瑕疵的中二科幻“神”作
-
半透明
2013-11-08 21:33:22
震撼。或许我们可以选择重新过另一种生活,但又怎么知道新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呢?也许并没有更好地选择,上帝对每个人命运的安排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人总想体验超越自身的事物,在我们决定重新生活前,先明确内心的渴望吧。这部电影的摄影超赞,气氛越到后面越浓,最后一个画面碉堡了。
-
FWSWU-LLDAF
2021-04-06 19:14:43
右的思考,充满了对美国新左派运动席卷的焦虑,类比昆汀的《好莱坞往事》,无巧不成书电影又在1966年上映,推陈出新的后果是旧的去了新的没来,教堂坍塌成废墟,圣书焚烧作灰烬,贤人沦落到嬉皮,严肃聆听右的想法于左而言是有益的。黄宗霑的摄影过分优越,裸体葡萄酒会的画面冲击力太强了,《酒精计划》引以为傲的麦叔跳舞都自愧不如
-
蓝莓布加洛舞
2019-07-27 15:06:57
世界史 看完觉得很难受,半天喘不过气来。男主角在虚幻与真实之间游走,探求着真相,最终发现这世界的残酷法则,一个生命的延续是以另一个生命为代价,然后决绝地走向手术台,接受死亡的命运 ,想及郑保瑞的【狗咬狗】。黄宗霑与弗兰克海默用黑白光影编织最可怕的噩梦,镜头表现力极强,鱼眼镜头正如片中角色的内心一样,被金钱扭曲变形,反复出现的海滩,象征着代表战后一代人空虚的心灵。
-
[Deleted]
2013-10-30 16:04:41
原来早就有意识到思想改造,这是冷战思维吗?
-
掉线
2016-09-22 21:51:43
【B】从故事到摄影剪辑真是先锋啊,立意好,完成度低。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18-09-24 16:57:56
失去选择权的二次生命,哪怕再锦衣玉食要来又有何用?惊悚中带着反思,做脱胎换骨手术那里让我想到“弗兰肯斯坦”。黄宗霑的摄影很妙,把超现实的扭曲感捕捉到了~
-
亵渎电影
2023-03-16 01:19:17
变形的广角镜头看似前卫,其实用的恰到好处,那两段嬉皮式风格的戏份很迷幻,这个故事乍看之下似曾相识,其实非常有启发性了。
-
秦丰禾
2014-03-09 13:13:22
木匠推荐的,so。。人脸的特写与远景的同镜运用突出主人公与环境难以融合的疏离感,仰视镜头深掘出人物内心摇摇欲坠的脆弱感受,冰冷的器械和善变的人脸交相错映,转瞬即逝的狂欢和步步紧逼的运镜形成鲜明对比,用超现实主义的血肉筑起一个现实环境下日益丧失的存在感危机意识躯壳。我也不知道我说什么
-
夫名
2023-07-13 01:09:49
扭曲的人脸,自挂式跟随镜头,特殊角度构图,广角变形镜头,拥挤的多人深焦摄影,跃进式特写剪切…印象深刻,突出人物的心理,是符合影片抽离荒诞的主旨的,只是抛弃人物背后的现实图景,只靠堆砌对白和人物状态蒙太奇,终将只是玩概念和形式,缺乏共情…看到了2046…
-
小爱
2021-08-01 22:00:08
超现实主义摄影教材。嬉皮精神被讽刺被售卖,这样的电影真不多见……惊悚又cult,不知道是不是曾给过《楚门的世界》灵感。
-
c. velasquez
2022-07-29 18:43:12
1.资本主义拜物教的信徒,半主动半被动地想拔足于社会化固着,脱身于他者秩序的封锁,为主体施行一次去异化的洗礼。重生机构是唯利是图的商业逻辑以面面俱到的服务精神现身的,以资本家的梦想为借口把失败的梦想尸体化,集整容,伪造,诈骗,传销,演艺,杀人为一体的终极拜物教组织,在此符号化的人也被作为商品贩卖了。2.这一旨在解决问题的隐秘机构是社会制度的内在不可能性的具身化和在实在界回归的幽灵。阶段性的自我认同失败和调停本是不可避免的,而组织代表了一个一劳永逸地消灭社会运转不良和人类心灵痛苦的病态梦想,对其它的梦想采取吸纳并排斥、救助并戕害的策略,一种资本主义妄想症和精神分裂。3.噩梦的布景空间结构仿照模拟鱼眼镜头的扭曲效果,颠倒主客。保持人与摄影机相对距离不变的推轨定焦跟拍特写镜头用以渲染物表象、虚假世界、幽灵感官。
-
JulianaFrink
2021-08-12 15:47:27
很前卫,黄宗霑值得拥有一个那么大字醒目的credit, 难见Roy如此严肃的表演。传销的结局就是死,lol
-
微笑迦朵
2011-09-07 23:08:43
四星半。变脸有用的话,还要平行宇宙、天堂花园干啥。
-
持人的摄影机
2023-07-08 00:34:22
7.8/10。深陷家庭/婚姻危机的男主经过公司A改造获得“新生”(原来身份的那个他对外界来说已经被宣告死亡,他拥有了新的身份),以及他对新生状况不满意寻求再次进行新生手术却因相逼过紧而被A杀掉作为新客户之新身份的尸体。配乐出色;诡谲悚怖/表意有力的摄影美术(以及镜头运用,包括鱼眼/广角等)是高水平。但作为传统故事片本片叙事较拖+主题表达展开地较不深入,合起来扣1分。
-
Lobgran
2019-03-03 22:53:36
开头扭曲重叠的画面很有冲击力,加上片中广角镜头产生的畸变让我联想到《大都会》,酒神节的猎奇性又联想到《甜蜜的梦魇》,主旨也很有意思,每一方面都有值得称赞的点,但感觉各方面没有很好的相互联系达到良好的完整度,显得还是有些稀碎。不过黄宗霑的摄影倒是从始至终都很厉害,还带有先锋实验的探索精神。
-
等一个人
2022-11-12 14:07:23
关于改头换面在66年还是个新鲜玩意,从氪佬玩家聚在一起被监管着,到轮为白嫖玩家被割韭菜,还真像网游模式啊
-
Trillian
2022-10-19 12:43:16
Saul Bass的两分钟片头已经预演了整个故事,黃宗霑奇异、歪曲的角度和镜头充满焦虑,几乎没有一个瞬间放松和喘息,PKD一样绝望、冷淡、无情。
-
A La mode
2014-02-28 12:36:03
66拍攝的電影,無論主題,結構,敘事,剪輯,尤其是攝影在當時已算是非常超前的。以整容換取肉體新生,靈魂上的糾結也永遠是這類題材入手點。就看哪個導演挖掘的深。本片精彩程度被美籍華人黄宗霑精彩攝影佔據,反而在故事機構上和敘事排列上顯現不足。對於老科幻片而言,不能要求過高,差不多就行了。
-
永恒布鲁斯
2011-09-17 12:14:37
绝对是一部被忽略的佳作!黄宗霑在片中的摄影手法如今看来还是惊艳无比!超广镜头的运用和主客观随角色身体一起摆动的跟拍镜头都为影片定下了浓郁的先锋基调!saulbass设计的片头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
阿茶
2020-04-26 08:35:30
一部显然被低估被忽视的影片。摄影妙极了。穿帮处不少,剪辑的问题,影响体验,有点缺憾。1108
-
石墙
2014-01-11 03:58:00
能看出弗兰克海默的反共情结是很重的,那个森严的“改造医院”就像一个黑暗的反乌托邦政权,将一个人铸造和洗脑成另外一个样子,一旦这个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或者表现出逆反,私密机构就立刻将其做掉。黄宗霑的摄影确实比单薄的故事更有看点,主观视角中表现噩梦和眩晕的广角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
秦诺诺
2013-09-21 10:52:10
人生只有一次谁都不会拥有第二次机会,即便是外貌改变了内心还是原来的自己。弗兰克海默是战后涌现的导演中政治味道非常浓重的一个,他本人更是为肯尼迪的总统竞选不遗余力。第二生命这部影片一方面探讨了中年危机另一方面也影射了美国梦的破灭。PS手提拍摄的几个桥段先锋味十足黄宗霑的又一部杰作。
-
汽车大师
2011-09-25 20:11:57
twilight zone故事加黄宗霑摄影,林奇肯定是大粉丝
-
糖罐子.
2018-10-07 19:50:57
个人弗兰肯海默最佳,极富神秘妄诞之趣。1.浮士德寓言变奏,对生命体验的无餍渴求;二次生命为人性欲望提供了延续途径,但没有自由的二次生命也势必伴随不可名状的隐虑和恐惧。2.主角因“新生”而兼具“中产阶级”(中年男性)与“嬉皮画家”(青年男性)的双重身份,论及自我认知&中年危机。3.黄宗霑梦幻般的镜头组合(宽广角深焦&鱼眼/长镜跟拍/主观视角运用)、戈登史密斯奇谲的管风琴配乐和两位主演的精湛演绎并为影片三大看点。4.酒神节暗喻激进的自由追求,与医改机构的强制管理/践踏生命为互照。5.片头特写五官变形&扭曲的走廊空间呈现瑰异的视觉奇观。6.存在主义同质《他人之颜》。7.“我觉得人生再来一次,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
Cloud-D-Zoro
2015-05-12 15:49:02
开篇扭曲的人脸五官短片就值得力荐。“自由”是每个美国中年男子都想得到的。2046号街道及超广角延续至王家卫的创作。葡萄酒神狂欢会想及欧洲上流社会的写照-安东尼奥尼,皆在阐释精神空虚的生活。表现主义的扭曲空间,人物镜像叠加。存在主义,面罩同质于同年的《他人之颜》,本片整体略逊一筹。
-
丁一
2021-04-03 21:08:47
王家卫2046几个数字,直接就是从这部电影里抠出来的吧~
-
猫日那
2021-10-09 17:58:29
最有趣的是敕使河原宏改编自安部公房的《他人之颜》同样是在1966年上映的,这可真是东西方已婚男士集体闹情绪的一年。黄宗霑的摄影和武满徹的配乐一样过目不忘。#朴赞郁Top10#
-
高压电
2014-01-16 22:59:25
鱼眼,奇怪的主观视角,和一部没有按钮的电梯。
-
Diva Tequila
2013-12-05 00:09:06
the second life。。给你第二次生命又如何呢。。
-
有心打扰
2022-04-06 20:38:40
故事超前,前半小时的变形镜头挺前卫。
-
souvent
2013-11-13 22:19:56
为黄宗霑的摄影加一星。一座没有下楼按钮的大楼,传销警示宣传片。出乎意料地文艺并且凄凉。
-
9o1o31
2021-10-17 15:38:16
黑整容中心的表面故事,又像现代浮士德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男主做了一阵画家,还不满意,想重新探索人生真谛,但他不肯再拉一个下水。说是I won't bring another soul. 他下意识的明白抛弃原有的生活就是放弃灵魂。一个正直的灵魂陷入地狱,但他没有被全面腐化,还有坚持。于是他真死了,灵魂怕还是要锁入地狱。说不定他的尸体正是为坑人朋友Charlie的重生准备假死。阅读等候室以及尸体征用这些细节,都在前面展示的明明白白,男主当时没问,最后这些用途都在男主自己身上应用个遍。来都来了,要做就做全套。戴白礼帽的老头像Lucifer,做销售代表的叫ruby。老头像所有老板那样大讲了一套生意难做,班子不好带,还有他做这个事业的初衷是为了人类幸福……最后象征性的来一套混杂宗教的灵魂超度堪比驱魔
-
SundanceKid
2014-11-05 18:04:41
差一点就能看到Rock Hundson的果体(放错重点...黄宗霑惊艳的摄影使电影宛如一场虚无的梦魇。新生以前先有死亡,颇具新意与实验性,简单但超前于时代的概念,由浅至深的主题很值得玩味
-
幽灵不会哭
2011-09-04 19:38:35
摄影极佳 带有60年代独特存在主义感觉的科幻片
-
合纥
2014-09-01 19:12:45
3.5 五六十年代比较典型的小成本科幻片,故事一般般,黄宗沾的摄影必须给加星,特别是开头,1966年的电影拍出了2006年的质感。
-
爱多一点
2021-08-31 23:12:25
不敢相信这是1966年的电影哦。①裸体群舞踩葡萄;放现在也是很开放啊。就是时间太长了。裸体群舞是为了吸引观众吗?这些人也是公司雇员吗?②换脸;③问题在于,刚开始,他的老朋友为何要骗他去更换人生,没有交代清楚啊!这种黑市交易,除非当事人主动要求更换人生,否则,很有可能被泄密啊!!④看完其他影评后,我给了4星哈。。
-
Lucy
2012-02-09 20:39:53
摄影师黄宗霑不愧奥斯卡十次提名、两次得奖,B&W 王道。压抑-文艺和嬉皮-压抑,这就是人生啊!
-
brennteiskalt
2018-11-04 00:12:15
凭借狂躁不安令人胆寒的摄影和几个真挚的表演,[第二生命]遮盖住了它在重生主题上反思的些许浅尝辄止。影片正确的意识到,重生的不可能性缘于人们无法彻底忘却过往,但影片却未充分展现这过去是如何一步一步复苏的。在这里,重生最大的矛盾在于前后环境的高度相似性。怪不得齐泽克会拿这片来当作意识形态的范例。
-
VincentP
2021-06-05 05:29:47
如果在生命里的第一次机会都搞砸了,再重新来一次就不会搞砸嘛?电影正是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纵使变换了皮囊、身份和生活环境,本性却是难移的。最后男主变成了别人的尸体,也许真正的死亡才是解脱。片子的摄影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广角镜头让人物扭曲变形,象征着逐渐扭曲的内心世界。这种现实由公司安排的设定,在后来的《心理游戏》也能看到。
-
Catete
2018-04-13 09:35:31
这个。。。故弄玄虚其实就是个当代版的Faust嘛。。。比较失望的是本来这个片子其实很单薄的了 还在葡萄园那里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60年代新好莱坞还不至于这么没营养吧。。。
-
十块小饼干
2019-11-25 01:39:34
果真是齐泽克口中的意识形态电影,亚瑟也太惨了吧,因旧友的一个电话被动误入甲方乙方式的传销整容换命窝点,一去无回,没有选择,强制阉割,最终送命,也太可怕了吧。以及被删减的那一段酒神性质的葡萄泥水裸体共舞也是当今意识形态被阉割的一种映照呐(反正我是没看到,严肃脸。)
第二生命豆瓣热评
dinosaurs 2013-09-03 00:49:03
弗兰肯海默这一片恐怖极了。这是对嬉皮年代的商业社会的猛击,同时也对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提出了知识分子的深深质疑:当青春和自由都成了商品,嬉皮精神也会成为消费社会的帮凶。这片欠缺的地方,在于后半段似乎少了些戏。意义的线索梳理得不清楚。不过男主人公的老婆说出:他早就死了。那句真是来劲。
大奇特(Grinch) 2008-12-25 20:15:46
弗兰肯海默60年代巅峰期的收官之作。惊世骇俗、极具实验性的科幻艺术片。论及身份认同,美国中年男子的心理危机 - 渴望自由、青春、情感及理想。黑白摄影极佳、梦幻般的镜头组合令人目不暇接。约翰.兰道夫和洛克.赫德森一前一后的对角色塑造刻画细腻。
陀螺凡达可 2013-11-22 08:03:54
构思出色的科幻,寻求认同的重生寓言,黄宗霑的摄影很有看头,扭曲迷幻如同梦境,在大银幕观看特别带感。还看到了很多后来电影的影子,包括达伦的《梦之安魂曲》和芬奇的《心理游戏》。
火娃 2016-05-16 21:59:34
8/10。开头摄影机深入五官内部拍摄,仿佛寻找着身体内的灵魂,人脸起伏多变随即又被拼接,正如主角沉溺在金钱和肉体狂欢所提供的梦幻与虚妄之中,只得陷入精神被支配、肉身被奴役的困境,并强迫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改造,成为等待室里拉拢熟人进组织的芸芸众生一份子。[幻体]诸多设定都一模一样源自本片!
好样的 2016-05-18 12:31:58
黄宗沾深焦和长焦摄影真棒这种主观镜头算是gopro的老祖宗了吧。对于六零年代美国人自身身份的符号和去符号化。用一种这样敌托邦的构架反射出来。可以看出很多之后的科幻片都有这里的影子。配乐做得很好。声音好像是dub的
墓岛GRAVELAND 2019-07-23 18:04:11
超我伴随着自我的消失永远是可望不可及的幻梦。美国人相信,或者说表面上相信“The Second Chance”,与此同时1960s的嬉皮士们似乎同样追求着极致的,去秩序化的享乐,而《第二生命》则以一种冷峻的方式,将他们想象中的希腊—马克思式乌托邦展现出来,并暗示着,如果我们真的实现了这些愿望,如果我们真的不再匮乏,事情将变得多么令人恐惧,它可以是一种道德寓言,也可以是一次拉康式的噩梦,我们究竟多么犬儒?又是谁在逼迫着我们享乐? 黄宗霑采用的鱼眼镜头构造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它将Art Deco的线条感扭曲,“理想”生活的狰狞一面,及其幕后的循环工业体制。
paradiso 2014-07-14 09:54:30
随波逐流半生的人为什么总觉得只要人间蒸发就一切都会不一样呢。嘲counter culture还挺辣。主要是摄影剪辑飞得一塌糊涂,配合风琴轰鸣的主题配乐,奇爽。Wesley Addy演男管家很合适呢
小凯撒 2014-02-06 22:56:43
可能是新好莱坞电影破局前最先锋的尝试,黄宗霑的摄影,Saul Bass的片头设计,Jerry Goldsmith的配乐都令人惊叹。
赱馬觀♣ 2013-02-19 13:06:31
获最佳黑白摄影提名的大师黄宗霑竟被人在最擅长的视觉领域抢了风头:扭曲面孔片头出自索尔巴斯!不过电影伊始男主是谁不知移情尚未建立就密集视觉轰炸表现焦虑消沉?很难不落下形式主义的诟病。演到后来也证明,所谓中年危机生命彷徨只是引子,影片真正要说的是:危机思变?稍安勿躁。右翼方案,很不靠谱!承载这一理念的关键人物就是与男主两次对谈的医院老叟。首度登场时的白色牛仔帽比较惹眼。道具在此释放重要信息:保守思维。果然稍后对白大谈矛盾自我为尊;可等男主感觉失望重回医院,老头却不再捍卫理想主张容忍错误,大吐苦水摊子铺开养人无数已没法回头只能唯利是图。换言之,以助人危机求变为初衷的革新机构本身沦为制造危机的源头。这里所隐含的意思:当初就不该变脸,银行高管不也挺好?……六十年代的弗兰克海默其实是体制内维稳人士。
Benjamin 2015-07-25 00:09:37
感到可惜的片子,即使摄影有创意①片头特写的五官进行变形缩放,画面分屏的时候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②扭曲的房间以及使用广角镜头的变形面部特写很有意思③“酒神节”的狂欢派对,动感的镜头很好的传达出“醉”的状态,可惜的是黑白还是低对比度且无光影效果④叙事未能达到画面的水平,画面未推动叙事
Nakadai 2013-11-24 14:10:14
Frankenheimer在这里将人生目标这种终极命题用极端的思想实验进行了一遍。现代人经历了空虚的生活,但追求的却是更虚无缥缈的完美满足。只不过现实和幻想有差距,人生也不是能推倒重来的。片中大量极富想象力的镜头设置对于刻画主角亦真亦幻的体验很有帮助。
P.s I love you 2022-12-17 15:10:56
11/17/2022 - 11/18/2022, @ The Criterion Channel. 摄影与Rock Hudson令人印象最深。两场party scene太长了。Atmosphere of menace. 挥之不去的迷惘。Identity陷入巨大的裂痕,无法找回亦无法抵达,在虚无中失丧。You’d have to carry yourself wherever you go, how unfortunate. 今天来看,仍然现代,恰好很当代。
k-pax 2012-08-17 10:49:55
片头的配乐和画面布控到位,毅然惊悚,把我的鸡皮疙瘩全然绑架出来。看到半途才知cult,半接受,半拒绝的怪诞片。导演说这个影片在被观众接受过程中也经历了从failure到cult classic的过程。也算一种reborn吧。
MovieManic 2013-12-28 09:03:31
#新好莱坞# 喜欢去年[逃出绝命镇]的小伙伴,千万不能错过此片。与种族无关,[第二生命] 描述了资本时代之下人类对于永生赤裸裸的渴望,Live TV Show出身的导演约翰·弗兰克海默赋予了影片别样的镜头意义,大胆地主观视角和别出心裁的镜头角度,将片中人类扭曲的欲念和反复的情感展现地淋漓尽致。
半个桃李林檎 2011-09-16 17:59:34
奇怪的重生故事,冷峻的摄影。酒神节那一段尺度很大,不过整体太独立太美式文艺,始终没有代入感
巅峰Futurama迷 2022-07-20 07:01:56
准确来说是拿了一个惊悚片,或者说政治类型的惊悚片的壳子,讲了一个现代寓言,但这个故事本身指向不明确,就算是很创新性的,用很多单场戏再讨论一些现代性的话题,甚至是哲学思辨,可后期的故事走向更感觉像是纯粹的靠“惊吓”及视觉上的冲击感来强迫观众接受这个故事的荒诞,使得整个电影掉价了(类似于黑客帝国2)。摄影当然好,很多超脱现实的视角用的特别棒,专门设计的摄影器材拍出了很多充满先锋实验感的素材。剪辑则更像是为后期的电影人提供了一种分镜思路,快速剪辑上的短帧时间的平均分配。属于有瑕疵的中二科幻“神”作
半透明 2013-11-08 21:33:22
震撼。或许我们可以选择重新过另一种生活,但又怎么知道新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呢?也许并没有更好地选择,上帝对每个人命运的安排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人总想体验超越自身的事物,在我们决定重新生活前,先明确内心的渴望吧。这部电影的摄影超赞,气氛越到后面越浓,最后一个画面碉堡了。
FWSWU-LLDAF 2021-04-06 19:14:43
右的思考,充满了对美国新左派运动席卷的焦虑,类比昆汀的《好莱坞往事》,无巧不成书电影又在1966年上映,推陈出新的后果是旧的去了新的没来,教堂坍塌成废墟,圣书焚烧作灰烬,贤人沦落到嬉皮,严肃聆听右的想法于左而言是有益的。黄宗霑的摄影过分优越,裸体葡萄酒会的画面冲击力太强了,《酒精计划》引以为傲的麦叔跳舞都自愧不如
蓝莓布加洛舞 2019-07-27 15:06:57
世界史 看完觉得很难受,半天喘不过气来。男主角在虚幻与真实之间游走,探求着真相,最终发现这世界的残酷法则,一个生命的延续是以另一个生命为代价,然后决绝地走向手术台,接受死亡的命运 ,想及郑保瑞的【狗咬狗】。黄宗霑与弗兰克海默用黑白光影编织最可怕的噩梦,镜头表现力极强,鱼眼镜头正如片中角色的内心一样,被金钱扭曲变形,反复出现的海滩,象征着代表战后一代人空虚的心灵。
[Deleted] 2013-10-30 16:04:41
原来早就有意识到思想改造,这是冷战思维吗?
掉线 2016-09-22 21:51:43
【B】从故事到摄影剪辑真是先锋啊,立意好,完成度低。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18-09-24 16:57:56
失去选择权的二次生命,哪怕再锦衣玉食要来又有何用?惊悚中带着反思,做脱胎换骨手术那里让我想到“弗兰肯斯坦”。黄宗霑的摄影很妙,把超现实的扭曲感捕捉到了~
亵渎电影 2023-03-16 01:19:17
变形的广角镜头看似前卫,其实用的恰到好处,那两段嬉皮式风格的戏份很迷幻,这个故事乍看之下似曾相识,其实非常有启发性了。
秦丰禾 2014-03-09 13:13:22
木匠推荐的,so。。人脸的特写与远景的同镜运用突出主人公与环境难以融合的疏离感,仰视镜头深掘出人物内心摇摇欲坠的脆弱感受,冰冷的器械和善变的人脸交相错映,转瞬即逝的狂欢和步步紧逼的运镜形成鲜明对比,用超现实主义的血肉筑起一个现实环境下日益丧失的存在感危机意识躯壳。我也不知道我说什么
夫名 2023-07-13 01:09:49
扭曲的人脸,自挂式跟随镜头,特殊角度构图,广角变形镜头,拥挤的多人深焦摄影,跃进式特写剪切…印象深刻,突出人物的心理,是符合影片抽离荒诞的主旨的,只是抛弃人物背后的现实图景,只靠堆砌对白和人物状态蒙太奇,终将只是玩概念和形式,缺乏共情…看到了2046…
小爱 2021-08-01 22:00:08
超现实主义摄影教材。嬉皮精神被讽刺被售卖,这样的电影真不多见……惊悚又cult,不知道是不是曾给过《楚门的世界》灵感。
c. velasquez 2022-07-29 18:43:12
1.资本主义拜物教的信徒,半主动半被动地想拔足于社会化固着,脱身于他者秩序的封锁,为主体施行一次去异化的洗礼。重生机构是唯利是图的商业逻辑以面面俱到的服务精神现身的,以资本家的梦想为借口把失败的梦想尸体化,集整容,伪造,诈骗,传销,演艺,杀人为一体的终极拜物教组织,在此符号化的人也被作为商品贩卖了。2.这一旨在解决问题的隐秘机构是社会制度的内在不可能性的具身化和在实在界回归的幽灵。阶段性的自我认同失败和调停本是不可避免的,而组织代表了一个一劳永逸地消灭社会运转不良和人类心灵痛苦的病态梦想,对其它的梦想采取吸纳并排斥、救助并戕害的策略,一种资本主义妄想症和精神分裂。3.噩梦的布景空间结构仿照模拟鱼眼镜头的扭曲效果,颠倒主客。保持人与摄影机相对距离不变的推轨定焦跟拍特写镜头用以渲染物表象、虚假世界、幽灵感官。
JulianaFrink 2021-08-12 15:47:27
很前卫,黄宗霑值得拥有一个那么大字醒目的credit, 难见Roy如此严肃的表演。传销的结局就是死,lol
微笑迦朵 2011-09-07 23:08:43
四星半。变脸有用的话,还要平行宇宙、天堂花园干啥。
持人的摄影机 2023-07-08 00:34:22
7.8/10。深陷家庭/婚姻危机的男主经过公司A改造获得“新生”(原来身份的那个他对外界来说已经被宣告死亡,他拥有了新的身份),以及他对新生状况不满意寻求再次进行新生手术却因相逼过紧而被A杀掉作为新客户之新身份的尸体。配乐出色;诡谲悚怖/表意有力的摄影美术(以及镜头运用,包括鱼眼/广角等)是高水平。但作为传统故事片本片叙事较拖+主题表达展开地较不深入,合起来扣1分。
Lobgran 2019-03-03 22:53:36
开头扭曲重叠的画面很有冲击力,加上片中广角镜头产生的畸变让我联想到《大都会》,酒神节的猎奇性又联想到《甜蜜的梦魇》,主旨也很有意思,每一方面都有值得称赞的点,但感觉各方面没有很好的相互联系达到良好的完整度,显得还是有些稀碎。不过黄宗霑的摄影倒是从始至终都很厉害,还带有先锋实验的探索精神。
等一个人 2022-11-12 14:07:23
关于改头换面在66年还是个新鲜玩意,从氪佬玩家聚在一起被监管着,到轮为白嫖玩家被割韭菜,还真像网游模式啊
Trillian 2022-10-19 12:43:16
Saul Bass的两分钟片头已经预演了整个故事,黃宗霑奇异、歪曲的角度和镜头充满焦虑,几乎没有一个瞬间放松和喘息,PKD一样绝望、冷淡、无情。
A La mode 2014-02-28 12:36:03
66拍攝的電影,無論主題,結構,敘事,剪輯,尤其是攝影在當時已算是非常超前的。以整容換取肉體新生,靈魂上的糾結也永遠是這類題材入手點。就看哪個導演挖掘的深。本片精彩程度被美籍華人黄宗霑精彩攝影佔據,反而在故事機構上和敘事排列上顯現不足。對於老科幻片而言,不能要求過高,差不多就行了。
永恒布鲁斯 2011-09-17 12:14:37
绝对是一部被忽略的佳作!黄宗霑在片中的摄影手法如今看来还是惊艳无比!超广镜头的运用和主客观随角色身体一起摆动的跟拍镜头都为影片定下了浓郁的先锋基调!saulbass设计的片头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阿茶 2020-04-26 08:35:30
一部显然被低估被忽视的影片。摄影妙极了。穿帮处不少,剪辑的问题,影响体验,有点缺憾。1108
石墙 2014-01-11 03:58:00
能看出弗兰克海默的反共情结是很重的,那个森严的“改造医院”就像一个黑暗的反乌托邦政权,将一个人铸造和洗脑成另外一个样子,一旦这个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或者表现出逆反,私密机构就立刻将其做掉。黄宗霑的摄影确实比单薄的故事更有看点,主观视角中表现噩梦和眩晕的广角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秦诺诺 2013-09-21 10:52:10
人生只有一次谁都不会拥有第二次机会,即便是外貌改变了内心还是原来的自己。弗兰克海默是战后涌现的导演中政治味道非常浓重的一个,他本人更是为肯尼迪的总统竞选不遗余力。第二生命这部影片一方面探讨了中年危机另一方面也影射了美国梦的破灭。PS手提拍摄的几个桥段先锋味十足黄宗霑的又一部杰作。
汽车大师 2011-09-25 20:11:57
twilight zone故事加黄宗霑摄影,林奇肯定是大粉丝
糖罐子. 2018-10-07 19:50:57
个人弗兰肯海默最佳,极富神秘妄诞之趣。1.浮士德寓言变奏,对生命体验的无餍渴求;二次生命为人性欲望提供了延续途径,但没有自由的二次生命也势必伴随不可名状的隐虑和恐惧。2.主角因“新生”而兼具“中产阶级”(中年男性)与“嬉皮画家”(青年男性)的双重身份,论及自我认知&中年危机。3.黄宗霑梦幻般的镜头组合(宽广角深焦&鱼眼/长镜跟拍/主观视角运用)、戈登史密斯奇谲的管风琴配乐和两位主演的精湛演绎并为影片三大看点。4.酒神节暗喻激进的自由追求,与医改机构的强制管理/践踏生命为互照。5.片头特写五官变形&扭曲的走廊空间呈现瑰异的视觉奇观。6.存在主义同质《他人之颜》。7.“我觉得人生再来一次,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Cloud-D-Zoro 2015-05-12 15:49:02
开篇扭曲的人脸五官短片就值得力荐。“自由”是每个美国中年男子都想得到的。2046号街道及超广角延续至王家卫的创作。葡萄酒神狂欢会想及欧洲上流社会的写照-安东尼奥尼,皆在阐释精神空虚的生活。表现主义的扭曲空间,人物镜像叠加。存在主义,面罩同质于同年的《他人之颜》,本片整体略逊一筹。
丁一 2021-04-03 21:08:47
王家卫2046几个数字,直接就是从这部电影里抠出来的吧~
猫日那 2021-10-09 17:58:29
最有趣的是敕使河原宏改编自安部公房的《他人之颜》同样是在1966年上映的,这可真是东西方已婚男士集体闹情绪的一年。黄宗霑的摄影和武满徹的配乐一样过目不忘。#朴赞郁Top10#
高压电 2014-01-16 22:59:25
鱼眼,奇怪的主观视角,和一部没有按钮的电梯。
Diva Tequila 2013-12-05 00:09:06
the second life。。给你第二次生命又如何呢。。
有心打扰 2022-04-06 20:38:40
故事超前,前半小时的变形镜头挺前卫。
souvent 2013-11-13 22:19:56
为黄宗霑的摄影加一星。一座没有下楼按钮的大楼,传销警示宣传片。出乎意料地文艺并且凄凉。
9o1o31 2021-10-17 15:38:16
黑整容中心的表面故事,又像现代浮士德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男主做了一阵画家,还不满意,想重新探索人生真谛,但他不肯再拉一个下水。说是I won't bring another soul. 他下意识的明白抛弃原有的生活就是放弃灵魂。一个正直的灵魂陷入地狱,但他没有被全面腐化,还有坚持。于是他真死了,灵魂怕还是要锁入地狱。说不定他的尸体正是为坑人朋友Charlie的重生准备假死。阅读等候室以及尸体征用这些细节,都在前面展示的明明白白,男主当时没问,最后这些用途都在男主自己身上应用个遍。来都来了,要做就做全套。戴白礼帽的老头像Lucifer,做销售代表的叫ruby。老头像所有老板那样大讲了一套生意难做,班子不好带,还有他做这个事业的初衷是为了人类幸福……最后象征性的来一套混杂宗教的灵魂超度堪比驱魔
SundanceKid 2014-11-05 18:04:41
差一点就能看到Rock Hundson的果体(放错重点...黄宗霑惊艳的摄影使电影宛如一场虚无的梦魇。新生以前先有死亡,颇具新意与实验性,简单但超前于时代的概念,由浅至深的主题很值得玩味
幽灵不会哭 2011-09-04 19:38:35
摄影极佳 带有60年代独特存在主义感觉的科幻片
合纥 2014-09-01 19:12:45
3.5 五六十年代比较典型的小成本科幻片,故事一般般,黄宗沾的摄影必须给加星,特别是开头,1966年的电影拍出了2006年的质感。
爱多一点 2021-08-31 23:12:25
不敢相信这是1966年的电影哦。①裸体群舞踩葡萄;放现在也是很开放啊。就是时间太长了。裸体群舞是为了吸引观众吗?这些人也是公司雇员吗?②换脸;③问题在于,刚开始,他的老朋友为何要骗他去更换人生,没有交代清楚啊!这种黑市交易,除非当事人主动要求更换人生,否则,很有可能被泄密啊!!④看完其他影评后,我给了4星哈。。
Lucy 2012-02-09 20:39:53
摄影师黄宗霑不愧奥斯卡十次提名、两次得奖,B&W 王道。压抑-文艺和嬉皮-压抑,这就是人生啊!
brennteiskalt 2018-11-04 00:12:15
凭借狂躁不安令人胆寒的摄影和几个真挚的表演,[第二生命]遮盖住了它在重生主题上反思的些许浅尝辄止。影片正确的意识到,重生的不可能性缘于人们无法彻底忘却过往,但影片却未充分展现这过去是如何一步一步复苏的。在这里,重生最大的矛盾在于前后环境的高度相似性。怪不得齐泽克会拿这片来当作意识形态的范例。
VincentP 2021-06-05 05:29:47
如果在生命里的第一次机会都搞砸了,再重新来一次就不会搞砸嘛?电影正是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纵使变换了皮囊、身份和生活环境,本性却是难移的。最后男主变成了别人的尸体,也许真正的死亡才是解脱。片子的摄影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广角镜头让人物扭曲变形,象征着逐渐扭曲的内心世界。这种现实由公司安排的设定,在后来的《心理游戏》也能看到。
Catete 2018-04-13 09:35:31
这个。。。故弄玄虚其实就是个当代版的Faust嘛。。。比较失望的是本来这个片子其实很单薄的了 还在葡萄园那里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60年代新好莱坞还不至于这么没营养吧。。。
十块小饼干 2019-11-25 01:39:34
果真是齐泽克口中的意识形态电影,亚瑟也太惨了吧,因旧友的一个电话被动误入甲方乙方式的传销整容换命窝点,一去无回,没有选择,强制阉割,最终送命,也太可怕了吧。以及被删减的那一段酒神性质的葡萄泥水裸体共舞也是当今意识形态被阉割的一种映照呐(反正我是没看到,严肃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