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西德8.3分历史战争剧情《铁皮鼓》BD1080p.中文字幕


铁皮鼓海报

铁皮鼓剧情介绍

奥斯卡(大卫·本奈特 David Bennent 饰)的家庭有些荒诞。他的母亲和自己的表弟相恋,由于近亲不能结婚,所以被迫嫁给了一位商人。奥斯卡是谁的孩子只有他母亲知道。在他三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了他一面铁皮鼓。奥斯卡十分喜欢,整天挂在脖子上敲。 一天,奥斯卡躲到桌子底 下玩的时候发现了母亲与舅舅的秘密,他认为成人世界充满了欺骗,于是决定不再长大。当奥斯卡从楼上跳下时,奇迹发生了,他从此不再长高,身高永远只有三岁的水平! 奥斯卡还意外获得了一种神秘的能力――高分贝的尖叫。当看到母亲与舅舅幽会时,他会爬上钟楼,用尖叫震碎所有玻璃;当老师责骂他时,他的尖叫震坏了老师的眼镜。奥斯卡维持着三岁的身高水平慢慢长大。

铁皮鼓下载帮助

  • 1.推荐使用最新【迅雷11】下载,因为支持迅雷云盘。
  • 2.百度网盘官方近期在做调整,离线下载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保留,离线功能请使用迅雷云盘、115网盘。
  • 3.115、迅雷、百度网盘均支持在线观看,也可以用迅雷边下边播,其中迅雷盘可以切换音轨。
  • 4.站上所有资源都可以在115网盘秒离,虽然目前是最贵的网盘,但也是用着最安心的,可以自行尝试。
  • 5.如需下载电影,请先安装迅雷,然后点击 迅雷 按钮或者点击 复制地址 再到迅雷中新建下载。
  • 6.资源名称中含HD为高清,BD为蓝光 ,DVD为老旧普清资源,部分冷门资源可能不会再出高清或蓝光。
  • 7.MP4资源内嵌硬字幕,不可切换字幕;MKV资源通常内封独立字幕,必须下载用支持字幕的播放器才能显示,推荐 potplayer 播放器。
  • 铁皮鼓豆瓣热评

    • 2010-11-20 17:40:40

      借用一句:没有人能够拒绝成长,没有一种力量可以和时间抗衡,你停下来,时间就碾过你的身体。

    • 米粒 2014-04-20 12:51:55

      把三个主角配合小镇对于德国和波兰的关系联系起来理解就好懂些了,但的确是部想象力天马行空的作品,期待以后看原著!小演员出演的时候只有10岁,演技令人震惊。而且真的只有欧洲人才能这么大胆地用未成年演员,这要是在美国应该已经被告到牢底坐穿了

    • Derridager 2017-05-20 00:01:50

      细细想来,政治意味极浓。德国父亲、波兰舅舅、但泽母亲还有犹太人马克斯,四者恰好对应现实四地,奥斯卡看似是旁观者但终究逃不过被这四者左右。不愿长大的意思不能再直白,结局坐上火车,又回到外祖母烤马铃薯,和开头对应,暗示民族回归母亲(源头)百废待兴。诡异怪诞但又让人伤怀。导演剪辑版。

    • 糖罐子. 2018-08-14 21:12:24

      君特·格拉斯同名原著改编(最爱长篇小说十佳+最爱改编电影十佳)。1.影片以侏儒奥斯卡坎坷的人生经历为视角,抨击了成人世界的虚假丑陋,揭示纳粹行径的罪戾与人性的堕落。2.铁皮鼓是对抗意识及压抑自我的具象体,唯有舍弃鼓才能迎来真正的成长。3.裙底窝藏/修女升天/子宫爬行/跨代畸恋/性爱汽水粉&尖叫超能力,震出玻璃杯上的我爱你。|“没有人真能拒绝成长,也没有人能跟时间抗衡。你一停下,时间就会碾过你的身体。”

    • zzy花岗岩 2015-08-22 16:14:39

      成人世界扭曲的心理在永远长不大的奥斯卡身上展露无疑,在这动荡不安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这场荒谬的战争,只有邪恶的人性存活下来。影片采用儿童视角抨击成人世界的虚伪与丑陋,用荒诞的情节控诉纳粹行径的罪恶,从多个角度审视残酷现实。阴暗基调里不乏黑色幽默,小演员表现的太赞~

    • Hey Johnny 2011-02-18 20:49:53

      说实话看得我真想踹那孩子,不止是annoying,这孩子一些想法也很邪恶,看到中途我觉得这标签里是不是该有一个【惊悚】?某些场景还会引起不适反应。o(╯□╰)o。

    • 艾小柯 2010-05-10 10:14:31

      德国人拍魔幻现实就是不如西班牙人,一板一眼按照原著逐字逐句翻译,却忘了整体感觉和意境。唯一的优点就是忠实于原著,但这也同时是个大大的缺点,拍出来一个根本叫人看不明白的晦涩东西。

    • 胤祥 2011-11-09 22:45:44

      没看过原著但是熟知情节,最症候性的点正是选择儿童演员而非侏儒演员扮演奥斯卡,以及删去原作45年之后的情节。叙事人奥斯卡的全知视点统领全片,而魔幻现实主义段落处理的非常好。毋庸置疑的是施隆多夫的左派立场。有些段落用了默片式的影像风格,只是可惜全片的处理仍是不统一。

    • Little Punk 2007-01-15 11:53:02

      这小男孩儿的表演者是不是侏儒呢,这是我目前迫切想知道的,因为他的眼睛给我一种闹鬼的感觉。

    • m. 2011-10-29 19:32:37

      一个太阳处女男童星演的太阳处女男一号,改编自金星处女文学巨匠的著名小说:别说故事有多离奇,生活只会更荒诞。2011.10.29

    • LORENZO 洛伦佐 2019-08-26 05:19:34

      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获得金棕榈和奥外。关于民族和战争的隐喻贯穿全片,荒诞和诡谲的剧情让电影充满亮点。小演员浑然天成,导演调教演员的功力一展无余(想到他演这片才十岁出头就有点崩溃),太厉害了。但电影部分场景展现生硬、镜头语言单一,可见剧本(原著)才是本片成功的关键。【162分钟的导演剪辑版】

    • Alain 2018-05-30 23:38:59

      魔幻现实主义被拍得如此生硬,充斥着直白赤裸的符号,这不叫隐喻,这叫明喻。以及无数次忍受着踹翻主角的冲动。

    • 嘟嘟熊之父 2019-03-29 22:15:31

      姜文《鬼子来了》之后在梦中渴望触及的高度。导演对历史的态度是敬畏中怀有鄙夷的,历史非物理作用,而是如磁场一般包裹住我们,所以片中的人物纵使完全平行于现实独立疯长,却终被时代干扰。以母亲的葬礼为分水岭,电影从幽暗昏惑驶入飞沙走石,积沙成塔的世界在一瞬间轰然倒塌。奥斯卡是懵懂与通透、善良与邪恶的双面体,他饱经沧桑,亦宛如新生。

    • 翻滚吧!蛋堡 2013-10-13 00:56:08

      拒绝长大的奥斯卡,看到裸身的女仆的表现像是对回归母体的渴望,然后性爱的丑陋毁掉了他第一个爱的女人,战争的残酷带走了第二个爱的女人,一系列荒诞的现实也记录下战争时期德国的社会百态。出生时的主观镜头、从镜子里折射出父亲母亲舅舅三人的关系、母亲吃鱼和侏儒“政府”的段落都让人印象深刻。

    • 谋杀游戏机 2011-11-01 00:12:42

      宏大政治主题,随意性文学改编,隐喻与符号,后现代美学。广泛吸收乡土、滑稽、恐怖、色情、政治讽刺片元素,在娱乐与通俗中传达深刻思想内涵。【原著和电影都是经典的并不多见,下次放假回家要把小说读完

    • Adieudusk 2018-11-07 14:30:18

      刷了一下豆瓣影评,很失望。这么厉害的片子,评论大多都好没意思。

    • 巴喆 2016-05-21 23:35:29

      荒诞不是目的,但在很多时候,荒诞就是现实,啼笑皆非却又无可奈何。此片相见恨晚,我现在实在是太喜欢这类电影了。8.8

    • △▲凉度▲△ 2009-04-02 15:07:11

      第一次看到奧斯卡大叫震碎了鐘錶上的玻璃我都快笑壞了。 有些荒誕,有些政治寓意的電影。呵呵。不錯不錯。可以看看。(因為鼓聲,或許有些鬧)

    • 世界的焚像. 2021-09-08 22:02:47

      简直是历史文化研究者的盛宴,直觉主义者的灾难。《铁皮鼓》中的隐含潜文本可以说是文化历史研究者的一场狂欢,其中繁复与绵密的地缘政治指涉、德国与波兰纽结迷离的历史联结(奥斯卡的迷之身世)与铁皮鼓和尖叫象征的破坏性左翼倾向均有其充分的阐释空间,象征符号彼此的精巧嵌合构成着一幅关于意向化微缩德国历史的指意系统。但从直觉影像构成来说,强咬合度的叙事本文将超现实主义本应有的荒诞、灵性与超验知觉压抑在了沉重的叙事框架下,所有情绪均被加压得过于紧密以至失去了某种直接式通感魅力。更不用与维克多·艾丽丝《蜂巢幽灵》与沃伊切赫的《砂制时镜下的疗养院》相提并论了。

    • 塔塔君Minkun 2017-11-10 02:08:27

      长大是获得相应的成人权力的基础,当然孩童也能有孩童的权力,比如用极细的声线震碎玻璃,以及以天真无邪的姿态获得性,并瞒天过海。

    • Parachute.cpp 2015-06-21 00:52:07

      讲故事方式保守庸常毫无取舍,人物单薄,情节断裂得莫名其妙,影片氛围谈不上,情绪谈不上,冗杂到昏昏欲睡,还中二。反复响起的不和谐背景音产生生理不适。

    • 第七大陸 2017-09-27 12:52:05

      大师作品:1.鱼的象征 2.几段三人关系的诠释调度(尤是吃鳗鱼前后对于镜子的运用)3.政治反纳粹和反独裁(国语字幕意译博大精深)4.孩童视角和音乐运用(小号)。5.荒诞而又写实,小演员10岁的演技让人震惊。

    • 游牧人·芳汀 2011-10-12 22:58:00

      虽然不喜欢剧情,但不可否认其完整的文学性以及透过侏儒的遭遇所折射的大千世界里的荒唐人性。

    • 冰红深蓝 2015-06-21 16:39:07

      【上海电影节归来】施隆多夫代表作,包揽金棕榈与奥斯卡。影片根据君特格拉斯小说改编,通过长不大的侏儒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与怪异视角揭示了但泽的历史,人性的矛盾与纳粹的黑暗,荒诞与奇诡下是惨痛的哀伤。印象深刻场景:子宫中视角,蓝色多瑙河,性爱与汽水粉,马头鳗鱼,圣子像与鼓,结尾抽离镜头。(9.0/10)

    • 汪金卫 2017-12-31 22:24:59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魔性、癫狂、性感、荒诞的二战期间波兰小人物日常生活,想到《地下》。也同样有浓厚的政治背景和指涉。小演员长相和演技都很神,神情间真有成年人的复杂感。就是上蹿下跳的作死劲头比较惹人厌。看完回味,喧闹有余,意蕴不足。

    • Mademoiselle B 2012-03-02 22:55:19

      那些血的镜头虽然动态,却也使人暗暗兴奋和向往。游戏是比严肃更绝望的态度,麻木是比痛苦更残酷的结局,游戏结束,世界一切照旧。游戏的目的是快感,或者痛苦,总之是种不同寻常的刺激体验,鼓点声给予灵感,生活却将生活的灵感夺走。也许,过程越残酷,结局才越显得荒诞可悲。

    • 与碟私奔 2017-09-04 11:17:41

      DVD看过,蓝光再看【导演剪辑版】 【2021-4-5蓝光影碟大屏再看】 16岁那年夏天的海滩,玛利亚是我的初恋——“你在干什嘛?你这淘气鬼,什么都不懂,就会瞎蹭”…… 『2023-3-16 戴锦华大师电影课“52倍人生”再看蓝光影碟收藏!』

    • 沈烟 2022-01-25 01:39:50

      荒诞的世界给了人们充分的理由不想长大,但不想长大并不就意味着是纯真的,或是正义的,或是道德的。《铁皮鼓》里的奥斯卡很像《发条橙》里的阿利斯,他们的行为不带有意识形态目的,无所顾忌地冲撞自己身处的社会规约,只不过奥斯卡将自己限制在一个三岁孩子的身体里,从而获取了人们对他胡作非为的包容度。这在电影里更为明显,也弱化了奥斯卡身上邪恶的一面,容易将叙事导向荒诞现实对一个孩子的摧残。但《铁皮鼓》不止于此,奥斯卡身上集中了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对立,他不只是荒诞的受害者而且是荒诞的一部分,他不是以纯真的力量唤醒真理,而是以邪魅的力量击溃假象。奥斯卡是一个被设计出来的人物,而《铁皮鼓》如同其洋葱餐厅一样是被需要的,而非自然的。奥斯卡的神秘和野蛮,讲述了诞生他的荒诞现实的无趣。

    • ζωήιδ 2012-10-31 14:22:25

      十几年前就看过介绍的片子,夙愿得了。祖母/马铃薯=土地/原始生命力/民族的根,母亲=但泽/故土,被德国人波兰人犹太人爱慕。停止长高就不用参战、不用杀人和被杀、不用参与大人们的游戏,然而小孩的世界也有恃强凌弱以多欺少。斯拉夫魔幻现实碰到日尔曼刻板务实,贝多芬希特勒=德语文化的两极

    • JeffLivorno 2017-05-06 21:55:24

      1.魔幻现实主义,意象丰富而晦涩,隐喻了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二战期间的历史。2.对没读完的原著印象已经非常稀疏,就记忆中的部分来看确实高度还原,略显沉闷。3.三段“弑父”举动各有象征,马头捕鱼、子宫、汽水粉等涉及性的意象既奇幻又令人作呕。PS撞脸放大男主

    • 愿温柔以待 2022-04-09 17:06:08

      政治隐喻,聚焦于小人物,叙述了但泽之于德国,格但斯克之于波兰的历史争端。裙底下的不洁,这片土地早就是罪恶的庇护所。关系从表层就清晰浮现出分别代表德国、波兰、格但斯克的父亲、叔叔和母亲。家庭的伦理闹剧就是战争中的民族矛盾。孩子本在战争中被迫畸形地成长,而片子里给予了孩子选择,在三岁拥有敲铁皮鼓的权力,立足自我的舞台,因而拒绝成长。教堂里的耶和华冷漠无情,片子借乞丐之口,宣告左右他人能力消失,彼时能否看见上帝?

    • 天予 2012-04-18 17:45:20

      导演一心想忠于原著,却又不得放弃与削弱原著中的部分内容,导致有些僵硬与刻板,后半部分给人以力不从心而敷衍了事的感觉。最主要的,小说中随处可见的幽默元素被稀释掉了。

    • 一一 2009-03-01 10:20:59

      7.6/7.6 用一种非正常的步调有节奏的展现了特殊年代的人间百态,其对于正义与非正义的描写隐晦,其对于人们价值观选择的影响都有着令人欣喜的冷静。

    • YiQiao 2016-12-15 11:27:38

      电影是优秀的我个人观感是糟糕的//没想到我会看一部电影不适到饭都吃不下…高分贝的尖叫 死马头钓鱼 吐口水吃糖这些和乱伦自杀战争比起来还要让人不适 真的好恶心啊…一点不想看第二遍去讨论它的意义…好恶心啊…

    • 朝阳区陆依萍 2013-12-15 23:58:20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觉得作为魔幻现实范,影片显然拍的太僵硬了,一板一眼,荒诞感着实缺失,导演完全没放开,少了味道,小奥斯卡表现不错,但表演过于冷静,克制。其实影片指向很明显,可有些部分的确不明白,如那个“黑厨娘”是怎么回事。。。

    • 闻人林 2010-05-04 18:54:03

      呈现了原著百分之八十的内容,所以给八十分。虽然我知道小说和电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承载方式。一旦拍成电影,就已与小说没有关系,忠不忠于是可选的,完全忠于未必是好。甚至可以像爱丽丝只借用一个故事的壳。就电影来说已完成得不错的此片,令人深刻觉得,如果你很期待一部电影,千万不要事先读原著!

    • 黑骨精 2011-12-16 00:20:17

      《铁皮鼓》是德国新电影流派名导施隆多夫的扛鼎力作,也是影史最著名的反纳粹电影之一。影片气势恢弘,改编自德国名作家格拉斯的《德意志三部曲》之一。施隆多夫忠实了原作荒诞、讽刺的基调,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原著,这也是施隆多夫电影的主要特点之一。

    • 肥壮壮 2013-03-27 12:07:24

      这是部电影获得8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小说获得9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电影用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的眼光看待二战时期德国那个荒诞的世界,一部充满了人生寓意的电影,严谨的德国人拍电影也很忠实于原著,但没看过原著的人理解这片就困难些了,该多做些适合电影语言表达的改编。

    • 流空破刃 2010-11-08 21:27:31

      Schlöndorff的视角和篇幅选取都是上好,果然德国人拍起魔幻现实来也是这样的一板一眼。各段晦涩而缺乏整体感,气氛是一路断续压抑的荒诞,叙事平实但这个“事”本身又足够奇诡,最终还是造就了这个故事应有的怪诞。

    • 樱桃小阮子 2010-03-09 15:33:44

      看得云里雾里。在一系列的荒诞背后,读不懂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无论是历史还是其他。而我在沉迷陀翁,几乎空不出时间去读《铁皮鼓》的小说。

    • 叉叉小箭猪 2010-11-01 12:39:14

      施隆多夫完整地表达出了格拉斯小说的感觉,有些镜头颇有想法,不过最让我震撼的是,找到一个12岁的小盆友演这个,真不容易

    • 赫尔西 2013-01-27 21:18:17

      塞满了政治隐喻的一出怪诞的儿童成长史,解读无力于是翻了几篇评论,看到的最合意的分析是借奥斯卡这一形象比喻第三帝国时期的一代知识分子,而铁皮鼓与叫喊声则分别指涉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话语方式,以此为指南再反观电影,部分情节和表述就相当明晰了。

    • Mark解影 2011-07-02 16:45:37

      人性暗流,不过如此,抑或死,抑或接受。 看了本片之后,也许会对生活多了一份无耐。哎,人性——,虽然奥斯卡拒绝了长大,已经长大了的成人世界和孩子又有什么分别呢?依然像孩子一样控制不了自己,控制不了对于生活的欲望,最后只能颇为无耐地收场。奥斯卡和其它人也都差不多,虽然拒绝了长大,最终依然还是接受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即便是自己的父亲,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痛快的,总归要除掉。那尖锐的嗓音,一直在宣泄着自己的不满,即便是敲破了一面有一面的鼓。 反纳粹。 本片似乎并没有纳粹的劣迹进行控诉,其实揭开的是人们心中的纳粹心灵史,人心不被自己所掌控,因而容易被人所煽动,欲望得不到控制,即会丧失自我。有了如此的社会心理基础,才能真正酝酿而后臭名昭著的纳粹,要知道,希特勒绝对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 vivien 2012-01-31 20:36:22

      算兒童片麽只能算以兒童視覺拍了部荒誕成人片。最沒有童真的3y孩子扭曲的被迫長成扭曲的侏儒。大人的世界也夠婬亂不堪入目。所謂充滿哲理但還是沒看明白道理在哪。名著沒讀過。

    • wangzhy 2013-01-17 10:52:41

      小时候当作猎奇来看 但后续很多画面都会回忆起来 很多细节也才逐渐明白

    • 持人的摄影机 2022-01-06 00:15:00

      8.5/10。①20世纪中叶左右的德国:侏儒症男主因纳粹与二战时势而逐渐失去父母亲的成长故事(结尾时他大概20岁左右)。②充满荒诞的氛围,通过各种超现实段落来表现,如:男主外公以钻进男主外婆围裙的方式与她相识;男主母亲与表哥相爱但因不能近亲结婚所以嫁给了一商人,这导致男主不知道谁是他亲生父亲;男主不想长大于是从楼上跳下从此变成侏儒症并拥有震碎玻璃的高分贝尖叫,后来二战结束后再次摔倒侏儒症却神奇地治好了;男主铁皮鼓不离身(象征着他对童真的坚守);男主母亲吃鱼吃死;男主把同年龄继母变成情妇并使她生下自己的孩子。③通过低饱和度色调营造压抑感。④超现实意象比较文本化符号化,缺少足够的感官上的冲击,扣分≥1。

    • 子皿与舟 2012-10-26 07:26:35

      看的版本最后好像缺了几分钟,所以并不知道真正的结尾是怎样的,能看出电影中的种种影射和隐喻只是不明白他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 完颜穆尔登格 2020-04-24 23:52:27

      Oh my goodness。。。没看原著,此片足以增加对儿童的厌恶(原本就觉得儿童天生残忍人类要经历沧桑才变善良)。外婆用大裙子救下纵火犯,罪犯在裙子下把外婆搞怀孕生了妈妈,妈妈嫁了德国人同时跟波兰表舅偷情,小孩气得决定不长大(处女座道德要求真多)。在我看这故事比起反思战争和纳粹怎么更像对波兰的嫌弃,波兰民族就有原罪(罪犯的娃而且亲爹跑了没养他,亲爹代表啥?),在德国统治下偷偷保存种族(偷情生了主角),保存下来的波兰后代还是魂淡(侏儒+熊孩子+以不长大来逃避现实)。

    • drunkenstain 2011-10-06 23:58:38

      √整部电影都是冰冷的,继续控诉二战,据说完全把原著玩变味了,选角和有的段落的确可取。可是奇幻色彩完全被苦心孤诣的沃尔克填满了政治意味,全然成了德国人的奇幻片,一板一眼按原著拍,果然德国人还是太严谨了。反儿童:在一个孩子的身体里藏着成人的灵魂,一切都与儿童无关

    • 思阳 2013-06-01 23:24:28

      这个邪小孩的视角和叙述太特别了,看完之后强烈要求看原著。从他有点疯癫的对成人世界的破坏上,从他固执坚持不长大的任性上,从每个角色的戏剧化比喻上,构成一个二战前夕的历史描绘。电影泛用dolly zoom,从特写退成广角的镜头相当多,不论如何还是相当值得学习的。

    • 瑞波恩 2020-03-17 18:32:14

      补标,回忆向。难以归类,四不像电影,不像少儿也不像成人,既不童真也不可爱,看完就一个感觉——荒诞无理,这或许就是人类社会的本质了,尤其在纳粹统治一切的黑暗年月里,荒诞无理残酷的事情到处都是。以小侏儒的眼光看世界挺特别的,难以比较电影版和君特格拉斯的原著究竟谁更胜一筹,但这个恍如“黑暗童话”一般的故事,的确深得魔幻现实主义的真髓。大卫·本奈特演的那个小侏儒拒绝长大,仅仅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太荒诞,但即便他不长大这个世界还是愈加荒诞,所以后来他索性又开始生长了。ps,今天觉得《铁皮鼓》与《被涂污的鸟》有几分相像。

    • 马克西米利安 2012-06-01 12:11:36

      明白这种世界观的设计,故意做出的怪诞世界,而且也确实引起了我的不适。

    • 千寻亿选 2021-04-01 15:57:06

      荒诞而又真实,纯真而又淫荡,既是儿童又是成人,既是对抗又是无奈,铁皮鼓声和尖叫声令人错愕

    • 秋色纯 2020-06-06 23:58:21

      电影是惊悚、邪典、剧情更是恶趣味的,口水配汽水糖你能信!故事感丰富,丑陋直白的人性,恶魔小男孩。

    • SaturnianAir 2017-12-31 19:02:43

      后半段完全看不下去了,太干涩扁平的符号摆放,太贫瘠而无想象力的镜头语言。一个storyteller总离不开男男女女体液交换这点事儿,跟三句话不离奶子的大陆乡土文学作家又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