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TINOG
2023-04-23 21:29:07
"婚烟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BJIFF2023 #天幕新彩云
-
高詩遠
2023-04-28 23:05:09
#BJIFF2023&电影资料馆 “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此句一出,现场响起点点掌声。将过去与当下用平行蒙太奇交织在一起,沙漠之旅,其实就是回溯不幸感情的历程。开头便是超现实段落,女性在黑暗中接起电话,电话那头响起的却是男性的冷笑。“每个人都喜欢你,是不是因为你打扮得像个明星”之类的话语无任何戏剧化的冲突,却又有刀刃的锋芒,揭示了男权社会无意识的对女性的压迫。女性需要通过写作,重新夺得主动权与话语权,第一要务是打破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约束,像《小城之春》中的周玉纹与《她》中的米歇尔那样,夺回对性的掌控。烧掉日记,同时也是烧掉男性对女性的审视,男性缺少女性作为对象,便丧失了写作的动力。对话多以正反打为主,有几处镜头缓缓拉进深入人物内心,结尾打破第四堵墙,给予女性以力量。
-
Parity
2023-02-21 04:57:38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Zoo Palast
5
浪漫的巴黎,沉郁的苏黎世(柏林),阳光明媚的罗马,寂寥奔放的黄色沙漠,城市或地域(以及对应的内部空间)的视觉印象温柔地从了Ingeborg的意愿,引导着知音、情人与爱人(Max Frisch作为最重要的那个,尽管在女性主义维度是绝对糟糕的,我仍然认为是Ingeborg那个唯一的爱人)在不同时空轮流现身,用不同的语境、服装和艺术形式赋予人物新的情绪状态和矛盾,再由生发的张力反哺空间流转的动力。
(简单来说,只是喜欢一切黑苏黎世的电影
-
奥兰少
2023-04-28 23:54:00
13th BJIFF No.20@小西天。比较失望。无论如何,我不认同连策兰的名字都没出现过的巴赫曼传。追忆这段情感经历,可比沙漠4p或与翁加雷蒂一句精彩对白都没写出来的会面重要多了。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特罗塔把题材的历史深度、情感浓度,当然还有叙述难度全部捐弃,只将其扁平化为一般中产女性的男权反抗反婚反育,讨巧无错,但平庸媚俗,一如她的镜头语言以至古典音乐的品味。
-
城东不斗少年鸡
2023-02-21 01:28:16
就这个人物传记来说是可以的,用不同时空下的情感经历来更好地描摹出女作家的人生,但是女拳味太浓了,在沙漠跟人4p就是女性意识觉醒了哦??
-
核蛋Klakt
2023-04-24 10:40:16
流于说教。在展现了男主各种不堪之后,为何标榜独立的女主依然深陷其中?
-
咯咯精
2023-02-20 07:50:49
薇姬·克里普斯命真好啊,只有男导演当她花瓶,女导演都来找她演文化人。一边惊叹于Ingeborg的美丽和水平,一边看得气气,再一次:一个女人是不会因为才华被爱上的。一个再清醒的女性(一个工作的女人是不可能结婚的)想要享受会儿爱情还这么累。
-
咸柠七蛋黄
2023-04-23 20:02:04
男人无趣,意识到有毒关系还深陷其中的女人无趣。看了下前排评论叫好的都是男性观众,只能说女人不懂女性,男人更不懂女性。全片有点意思的部分都是片中的Ingeborg展露自我或者与世界关系的部分,最让人动容的本应该是关于太阳之诗的朗诵,在片中突出的又是对异性的吸引,无趣至极。如果与年轻美丽的男性4p就能完成对“小资产男人的复仇”,我想她还没有解放自我,反而深陷其中。好奇现实中Ingeborg的生活是怎样的,所谓爱情又占了多少比例,如果诚如电影所述,我只觉得遗憾。而电影如果只突出性缘关系,忽略仅仅是她作为她的部分和她与创作的关系,才真是本末倒置。
-
两万英尺斯图卡
2023-02-20 04:22:50
73rd Berlinale 好 太好了 / 首映吐槽柏林的时候全场都在笑 / 坐前面的白男看了大半个小时收拾东西走了
-
耐观影-Xavier
2023-02-20 18:53:58
#2023柏林# 超过八十岁高龄的德国神一般存在的女性导演拍出了又一部精彩的女性传记,一位女性游走于三位亲密男性之间,为了保持女性独立不懈坚持,并揭示出真理“男性是时刻需要通过被女性崇拜而获得满足的物种,古往今来,亘古不变”
-
谋
2023-02-20 10:20:45
#SIFF #红星电影世界 #二刷 感受依然深刻。#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长评 - 关于“我”。主竞赛中最佳!关于女诗人Ingeborg的传记片,完全不了解这位诗人,看前只是简单的查询了一下,单以传记片看,本片在叙事结构,内核表达,视听效果和角色演绎都属于绝佳。电影以女主人生时间上三个“部分”做切割,三个主题交错叙事,平行推进剧情,内容互相呼应。三个部分为,爱情,自我,遗忘。爱情是与作家Max的相处,自我是女主对于“自我”的找寻,遗忘代表着与过去和解。内核表达上是以三个部分来呈现女性对于一段情感的完整感受。冷暖色很棒,呈现女主的精神状态。听觉着重注意到噩梦中的声音,电话,打字机都是一种创伤展现。女主与双男主对于角色的诠释实在完美
-
十号屠场
2023-04-23 19:51:29
挺好的,max真典呀,分手了人病了,到头来还是最关心who sent the flowers
-
圆首的秘书
2023-02-24 21:04:02
3.5 主流女性主义,有属于时代和自身的挣扎,也是对爱的追问。男主能看出来尽力在掰了,但还是窒息得够可以哈哈。表达完善,结构不错,拍法没劲
-
廖偉棠
2023-04-01 17:43:09
完全站在詩人這邊,理解詩人追求完美和絕對的自由,加一星。沒有策蘭的丁點鏡頭,扣一星⋯⋯
-
Lies and lies
2023-05-07 14:29:08
摆脱Frisch的控制是一段震荡的旅程,而沙漠之旅只是在终点附近的徘徊,废笔较多。
-
Q影誌
2023-02-26 01:29:53
#Berlinale MF与IB私人关系以二人通信为研究基础;如果没记错,片中MF第二次与Ingeborg通电话的内容是前任Paul Celan与她通信的内容;第一个将IB写进自己书里的不是MF,而是Hans Weigel。现实中IB有多段恋情,导演让MF成为了他们的代表,融合多人“事迹”。Von Trotta从前塑造的知识女性是战斗的、激进的、勇敢的、充满激情的、不屈不挠的,两性关系一直也作为伴随;这一次事业作为配角,情感成为主角,片中的IB面对MF是天真的、脆弱的,面对诗歌文学又是哲思的。故事起于最低谷时期,逐渐完成解脱,而现实中,IB从未走出沙漠,在烟蒂中受到最终致命的伤。前几位女性角色是战友、榜样,IB是女儿。本片可看作与导演处女作《肉体的代价》呼应,被体制/男人摧毁的女孩。
-
谲云
2023-04-21 17:54:47
关于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和亲密关系,女性对爱情中不对等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身认知的重构。爱男人太痛苦,太消耗了,名气能力性格美貌全面碾压烂人的女主也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被拖进“委屈自己满足对方来维系爱”的泥潭想抽身都脱层皮。
-
小学生任赢赢
2023-04-29 02:41:42
女人最自由的时候,总是在路上。/ hkiff遗珠,在雨后泛起丝丝凉意的北京夜晚拾起。当巴赫曼道出「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似乎没有辜负这般令人清醒的天气。而更私人也更强烈的部分,则是巴赫曼烧掉弗里施的日记——以及当面对质时所说的「作家应该以语言取胜,而不是窃取他人的故事」,并怒吼男人「吸血鬼」。作为常被男性肆无忌惮挪用idea、编作素材的18线作者,对此深有同感。尤其当两人处于同一领域甚至存在某种竞争关系(哪怕是想象的),世俗社会中的弱势方就会被强势方轻而易举地吃干抹净、精神肉体多重剥削至体无完肤。打字机噪音想起阿克曼的《提行李箱的人》,《一间自己的房间》可能是女性创作者的永恒命题。好在巴赫曼拥有「我的城市」以喘息,即便是片刻的。#bjiff
-
saturdaylou
2023-06-14 22:34:26
满月下的发光沙漠 梦回弗莱德里希浪漫主义 再点睛小红书学不来的卢森堡松弛感!
-
雕刻时光
2023-04-28 23:01:23
第13届北京电影节第45部。沙漠将万人迷巴赫曼的两段情感联系到一起,一个是束缚与压抑,一个开放和自由。
-
胤祥
2023-04-29 03:42:14
2023柏林主竞赛入围。反婚反育非常应和当下尤其中国的议题,“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和有思想的女性”,不过片子的问题主要还是太矫情了(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片是不是特罗塔借这个故事在内涵施隆多夫,一家容不下两个作家,其实也容不下两个大导演吧……),两条线的交织点全在讲述的话头上(也就比《漂流人生》好那么一丢丢),实在是“如同一席话”,就不说刻意回避的阶级问题了……特罗塔拍《汉娜·阿伦特》那个锐利劲儿哪儿去了唉……男人嫉妒心+控制狂的一些极品言论和行为塑造得相当出色(尤其那个强词夺理的“受害者有罪论”),这一点上其实有把性别刻板印象倒转过来的意思,算是个亮点。但是这个结尾是什么鬼啊,旅个游然后和小狼狗们4P就解决问题了??我的天啊前面不是在说文学在说思想吗?……
-
非合理
2023-02-20 04:16:34
8/10 好干净的画面,也好喜欢构图和运镜,太舒服了
-
一个文盲兔狲
2023-06-13 00:16:41
我摊牌了我不讨厌这部片。接受作家是有日常生活的人这个前提它并非不成立,包括她以自毁延续生命力的方式
-
with
2023-04-02 19:54:34
男的不行&卖裙子宣传片(。(想去读她的作品才是正经事
-
南悠一
2023-05-05 23:34:57
“法西斯主义是男女关系中的首要元素。”但这是女权主义的一个很旧的观点了。放在中国不过时,放在世界没必要拍。
-
华盛顿樱桃树
2023-04-24 21:31:50
#BJIFF13#拍得没啥问题,流畅自然干净很有艺术氛围。但人物和故事本身不太具备可看点,或者是没拍出人物魅力,整体观感就平淡。
-
451½°F™
2023-06-15 00:30:44
2023Siff。女性再如何坚持不婚不育,依旧是情感的俘虏。对于男权的抗争也不过是用非男性价值观道德下的乱交而已,如此不过依旧是宣泄而已。当施瓦茨热恋着巴赫曼时说「女性比男性更完美,男性并不伤害女性,女性自我伤害」却是当下女性主义泥沙俱下的现实困境。
-
沁云
2023-09-18 09:22:54
各个方面都很平庸,浪费了演技颇佳的女演员,也浪费了传主生平的好故事。
-
凡凡不在家
2023-04-30 22:23:47
3.5 本片是冯·特洛塔擅长的影片类型:女性传记片。从《汉娜·阿伦特》开始,关注到这位杰出的德国女导演,她镜头里的女性,均为独立个体,有能动性主张,在某个领域内拥有建树。总归来说,本片并无超出惊艳的部分:双线叙事,两个时空,不同状态下的巴赫曼,进行对照。一条是追求自我、满足内心欲望,与年轻双性恋学生同行“沙漠之旅”的巴赫曼;另一条,是昔日巴赫曼,与另一位男作家,相对传统的恋爱婚姻。婚后,男作家嫉妒她的才华与人脉关系,因自己得不到关注而暗戳戳红眼,“规训”巴赫曼回归厨房——二人在感情处理上,冷静、克制,也尽心尽力;但太过强大的女性,终究也必然要走出家庭。于是,有了“沙漠之旅”的展开。在夫妻两性关系,因一方发展好,而出现不同频的女性,文化历史上偶有见到。如:另一部出色女性传记片——《莫娣》。
-
Aboo
2023-04-30 02:18:22
薇姬赫然已是现在欧陆影坛的宠儿,可以主演这类一场戏一身衣的华美传记片。电影本身较为寡淡,虽有金句输出。
-
芝士汉堡.
2023-04-29 20:11:04
#13th BJIFF
就挺没劲的,感谢某人的倾情推荐
-
不是很妙阿森
2023-06-18 11:49:58
我看白人小资艺术家世界的故事一向是看得很爽的(所以喜欢看伍迪·艾伦。但我确实只能说白人上流女性的意识已经被过度反复描写了,充满了撒娇的意味。@SIFF2023 (但她的着装真的蛮好看的 (我每次以为这该分手了吧!结果还没分 我只能这有点太爱男了 (而且男主真的没啥魅力
-
AlanX
2023-04-29 22:52:16
#BJIFF2023# 电影的人物背景和镜头风光很搭,文学与历史人文环境的结合相得益彰,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并没有被剧情太过影响,而且用一种欣赏美的目光去感受这部电影。其实自始至终巴赫曼和弗里施的生活节奏和追求风格截然不同,两个人的相遇是彼此间的一种尝试,但并不会长久。
-
闪电杰克
2023-06-14 17:32:20
25thSIFF|第九场:我们如何抑制女性写作,以及“当一个女人,决定自己去买花”。原来沙漠之旅是她的清醒之旅,双线叙事也增加了一定趣味性,但是整体还是比较平。部分片段:开场接电话,女主在床上睁眼等内容可为戏剧编排借鉴。同时想到《永恒的记忆》中,女主角在阶梯舞台上表演,舞台延展,在黑匣子影院里犹如身临其境一般,那一刻非常动人。女性写作者/创作者,应该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
龍森电影
2023-04-23 20:06:29
作为传记片算是不错了,把最纠结于主角身上的情感与迷思都展现的挺完整的
-
Muto
2024-04-10 10:43:45
暴得大名不详——文学家获得「文学奖」勋章看似高大尚,实则细想想有些《桃色交易》也真是不值当。不难看出,无产阶级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被离异而失意的激进左翼社会活动家《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极力阻挠:一方面,作为一个主动提出「离婚」请求——主动选择从无产阶级队伍里分离出去的劳动妇女,爱好诗歌且爱慕虚荣(小资化)的西德文艺女青年被外表英俊的军工复合体代表「色诱」争取到了资产阶级阵营,宛如《夜幕将至》背景下被「洗头妹」喊去洗头的「黑煤」打工仔;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主动要求进步的进步青年,女主「误读马克思文本」被马克思原教旨主义信徒(念的经文、唱的戏文、写的檄文、编的新闻、拍的人文)道德绑架。说到底《她们》是从灵魂深处追求戏剧性冲突、无解性难题和悲情性享乐「从根本上不热爱和平、自由和喜乐」的一群人。
-
西楼尘
2023-05-05 22:33:50
你预测到了爱上我会受伤害,我却高估了你对我浓烈的爱。你会把我写进剧本里,我却想要烧掉你书写我的日记。你天真的以为两个作家可以一起生活,我天真的以为买花会比做饭更让你开心。婚姻制度不适合所有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爱过烂人也不算耻辱。我爱我爱情的苦难,让我像个殉道者,更接近上帝。
-
不爱™
2023-04-01 16:31:02
4.5 hk电影节抢到票 对这种完全听不懂的外语片很少有耐心 但这部故事性很强 虽然是传记..诗人的生活也像一首诗 又美又有破碎感 她朋友说的对 艺术家爱过猪也不丢脸 谢谢 释然了 ps.服装搭配太棒了 我不怎么关注服化道的一整个被惊艳 片子不得奖服装也该得
-
卢鱼鱼er
2023-05-31 19:12:03
忙着赶稿子提前离开,没有看到口口相传的4P尾声……只记得从坠落的火幻化出深深裹紧我的沙漠,也想踏上一场荒漠之旅。然而,也许只有当女性不再需要通过拒斥婚姻来证明自身独立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平权更近了一步。#13th北影节#
-
asphalte
2023-06-14 22:45:52
SIFF 2nd
如果有一天你能读懂我的诗,你读懂的不止我那如地狱火焰的爱,更是我那一览无余的荒芜的沙漠般的内心。
女性意识的觉醒、两性博弈与服化道都跟女主另一部作品魅影缝匠非常相似。剧作内核涵盖命题众多。4P大尺度镜头真是让今晚的观影体验达到了奇妙的顶峰。
-
银河意难忘
2023-04-24 21:26:09
是一部看完之后有很多话想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的电影。有很多我直觉上不那么喜欢、又无从反驳的部分,但它们真实到可以刺痛我,那种粗粝又尖锐的真实感让我沉默
-
Unbeliever
2023-02-20 18:08:06
和《时时刻刻》有诸多相似:受精神疾病困扰的女作家、英年早逝、三段情节平行交叉、困境都与男性/性别相关。像是把时时刻刻三人合成一人。但最终效果较差。女主的三个阶段/状态之间差别太小,平行交叉又很密集,直接观感是混乱。三个段落人物造型、拍法、视觉等没太大差异,从而让所有的跳跃显得都突兀。时时刻刻的魅力在于虽然是三人,但精神是连为一体的。这个片正好相反,实际是一个人,但三段比较分裂。其次是三段分别都写的不好,不仅缺乏必要的连贯性,表达也不够凝练,剧力分散、精神涣散、言之无物。给人感觉反而是女主面对感情不太成熟,没有真正表达出她的内心困境。最后,缺乏动人的诗意。偏写实的视角却没有抓住多少细节。大部分叙事通过对话完成严重缩窄了表意空间。整体视听调度也非常平庸,没什么特色。@Berlinale 2023
-
秦奋
2023-05-03 15:21:44
#13thBJIFF 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8/10 电影以交叉叙述的故事结构,将不同时空下的人物情感故事交织一处,串联起巴赫曼追寻自由独立和自我救赎的沙漠旅程。
日记作为男性对女性无意识审视评判规训的象征物。荒芜的沙漠,是痛苦情感经历的象征,也是被压抑被摧残被埋藏的女性自我的化身。时空的错乱反映人物内心的波动,梦魇以及打字机噪音成为创伤的具象。冷暖色调转变反衬压抑到自由的情感状态,成为无意识自我在现实中的投射。
而沙漠中的多人场面,更像是一种超现实的表达,以性解放成为自我意识觉醒和独立的象征,被黑色梦魇和绝望无助包围着的巴赫曼,在广袤无垠的沙漠绽放出动人的笑容,这一幕非常有力。“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此番话落,观众席响起阵阵掌声。
-
&
2023-02-21 02:42:02
#Berlinale73rd 柏林啊, 睡不着也起不来
-
咗咗
2023-04-28 23:18:04
如果她是一个男人,那么她将不会受到这么多痛苦。但如果她是一个男人,她也并不会痛苦。
-
Lyons
2023-12-30 23:21:26
#BJIFF09 补标 想到反派影评里对这部的评语,还挺贴切的
-
brennteiskalt
2023-06-04 00:35:00
冯特罗塔的女权主义在矫揉的「巴赫曼在沙漠」里至少过时了30年。她对于其女主角和弗里施这段人尽皆知的爱情灾难给出了先入为主的、八卦小报式的阐释。二者爱情的失败不可能只归于弗里施,而是一种艺术理想和(父权的)婚姻范式间的不可调和。但冯特罗塔只知以无甚新意的方式展示一种女艺术家的欲求不满,却没能(如巴赫曼自己的「玛琳娜」那样)关注女性创作的独特过程。而她的治愈被拧成了一个俗不可耐的隐喻,仿佛走进了沙漠、走进了情感的荒芜,就能和一切说拜拜似的:你嘛败头基咧,菜单上那么多年轻男人的肉体都可以随意品尝了,还什么情感的荒芜?
-
五月和七月
2023-04-28 23:21:51
BJIFF2023-27
对婚姻制度的观点,让观影中出现了掌声
而异域俊朗小伙们被带进房间的一瞬间,又是一阵笑
-
王心臣881105
2023-06-14 20:58:01
女主演很丑很木很讨厌,尤其鼻子,长这样是没人要的,花钱也没有
巴赫曼:沙漠之旅豆瓣热评
LTINOG 2023-04-23 21:29:07
"婚烟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BJIFF2023 #天幕新彩云
高詩遠 2023-04-28 23:05:09
#BJIFF2023&电影资料馆 “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此句一出,现场响起点点掌声。将过去与当下用平行蒙太奇交织在一起,沙漠之旅,其实就是回溯不幸感情的历程。开头便是超现实段落,女性在黑暗中接起电话,电话那头响起的却是男性的冷笑。“每个人都喜欢你,是不是因为你打扮得像个明星”之类的话语无任何戏剧化的冲突,却又有刀刃的锋芒,揭示了男权社会无意识的对女性的压迫。女性需要通过写作,重新夺得主动权与话语权,第一要务是打破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约束,像《小城之春》中的周玉纹与《她》中的米歇尔那样,夺回对性的掌控。烧掉日记,同时也是烧掉男性对女性的审视,男性缺少女性作为对象,便丧失了写作的动力。对话多以正反打为主,有几处镜头缓缓拉进深入人物内心,结尾打破第四堵墙,给予女性以力量。
Parity 2023-02-21 04:57:38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Zoo Palast 5 浪漫的巴黎,沉郁的苏黎世(柏林),阳光明媚的罗马,寂寥奔放的黄色沙漠,城市或地域(以及对应的内部空间)的视觉印象温柔地从了Ingeborg的意愿,引导着知音、情人与爱人(Max Frisch作为最重要的那个,尽管在女性主义维度是绝对糟糕的,我仍然认为是Ingeborg那个唯一的爱人)在不同时空轮流现身,用不同的语境、服装和艺术形式赋予人物新的情绪状态和矛盾,再由生发的张力反哺空间流转的动力。 (简单来说,只是喜欢一切黑苏黎世的电影
奥兰少 2023-04-28 23:54:00
13th BJIFF No.20@小西天。比较失望。无论如何,我不认同连策兰的名字都没出现过的巴赫曼传。追忆这段情感经历,可比沙漠4p或与翁加雷蒂一句精彩对白都没写出来的会面重要多了。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特罗塔把题材的历史深度、情感浓度,当然还有叙述难度全部捐弃,只将其扁平化为一般中产女性的男权反抗反婚反育,讨巧无错,但平庸媚俗,一如她的镜头语言以至古典音乐的品味。
城东不斗少年鸡 2023-02-21 01:28:16
就这个人物传记来说是可以的,用不同时空下的情感经历来更好地描摹出女作家的人生,但是女拳味太浓了,在沙漠跟人4p就是女性意识觉醒了哦??
核蛋Klakt 2023-04-24 10:40:16
流于说教。在展现了男主各种不堪之后,为何标榜独立的女主依然深陷其中?
咯咯精 2023-02-20 07:50:49
薇姬·克里普斯命真好啊,只有男导演当她花瓶,女导演都来找她演文化人。一边惊叹于Ingeborg的美丽和水平,一边看得气气,再一次:一个女人是不会因为才华被爱上的。一个再清醒的女性(一个工作的女人是不可能结婚的)想要享受会儿爱情还这么累。
咸柠七蛋黄 2023-04-23 20:02:04
男人无趣,意识到有毒关系还深陷其中的女人无趣。看了下前排评论叫好的都是男性观众,只能说女人不懂女性,男人更不懂女性。全片有点意思的部分都是片中的Ingeborg展露自我或者与世界关系的部分,最让人动容的本应该是关于太阳之诗的朗诵,在片中突出的又是对异性的吸引,无趣至极。如果与年轻美丽的男性4p就能完成对“小资产男人的复仇”,我想她还没有解放自我,反而深陷其中。好奇现实中Ingeborg的生活是怎样的,所谓爱情又占了多少比例,如果诚如电影所述,我只觉得遗憾。而电影如果只突出性缘关系,忽略仅仅是她作为她的部分和她与创作的关系,才真是本末倒置。
两万英尺斯图卡 2023-02-20 04:22:50
73rd Berlinale 好 太好了 / 首映吐槽柏林的时候全场都在笑 / 坐前面的白男看了大半个小时收拾东西走了
耐观影-Xavier 2023-02-20 18:53:58
#2023柏林# 超过八十岁高龄的德国神一般存在的女性导演拍出了又一部精彩的女性传记,一位女性游走于三位亲密男性之间,为了保持女性独立不懈坚持,并揭示出真理“男性是时刻需要通过被女性崇拜而获得满足的物种,古往今来,亘古不变”
谋 2023-02-20 10:20:45
#SIFF #红星电影世界 #二刷 感受依然深刻。#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长评 - 关于“我”。主竞赛中最佳!关于女诗人Ingeborg的传记片,完全不了解这位诗人,看前只是简单的查询了一下,单以传记片看,本片在叙事结构,内核表达,视听效果和角色演绎都属于绝佳。电影以女主人生时间上三个“部分”做切割,三个主题交错叙事,平行推进剧情,内容互相呼应。三个部分为,爱情,自我,遗忘。爱情是与作家Max的相处,自我是女主对于“自我”的找寻,遗忘代表着与过去和解。内核表达上是以三个部分来呈现女性对于一段情感的完整感受。冷暖色很棒,呈现女主的精神状态。听觉着重注意到噩梦中的声音,电话,打字机都是一种创伤展现。女主与双男主对于角色的诠释实在完美
十号屠场 2023-04-23 19:51:29
挺好的,max真典呀,分手了人病了,到头来还是最关心who sent the flowers
圆首的秘书 2023-02-24 21:04:02
3.5 主流女性主义,有属于时代和自身的挣扎,也是对爱的追问。男主能看出来尽力在掰了,但还是窒息得够可以哈哈。表达完善,结构不错,拍法没劲
廖偉棠 2023-04-01 17:43:09
完全站在詩人這邊,理解詩人追求完美和絕對的自由,加一星。沒有策蘭的丁點鏡頭,扣一星⋯⋯
Lies and lies 2023-05-07 14:29:08
摆脱Frisch的控制是一段震荡的旅程,而沙漠之旅只是在终点附近的徘徊,废笔较多。
Q影誌 2023-02-26 01:29:53
#Berlinale MF与IB私人关系以二人通信为研究基础;如果没记错,片中MF第二次与Ingeborg通电话的内容是前任Paul Celan与她通信的内容;第一个将IB写进自己书里的不是MF,而是Hans Weigel。现实中IB有多段恋情,导演让MF成为了他们的代表,融合多人“事迹”。Von Trotta从前塑造的知识女性是战斗的、激进的、勇敢的、充满激情的、不屈不挠的,两性关系一直也作为伴随;这一次事业作为配角,情感成为主角,片中的IB面对MF是天真的、脆弱的,面对诗歌文学又是哲思的。故事起于最低谷时期,逐渐完成解脱,而现实中,IB从未走出沙漠,在烟蒂中受到最终致命的伤。前几位女性角色是战友、榜样,IB是女儿。本片可看作与导演处女作《肉体的代价》呼应,被体制/男人摧毁的女孩。
谲云 2023-04-21 17:54:47
关于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和亲密关系,女性对爱情中不对等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身认知的重构。爱男人太痛苦,太消耗了,名气能力性格美貌全面碾压烂人的女主也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被拖进“委屈自己满足对方来维系爱”的泥潭想抽身都脱层皮。
小学生任赢赢 2023-04-29 02:41:42
女人最自由的时候,总是在路上。/ hkiff遗珠,在雨后泛起丝丝凉意的北京夜晚拾起。当巴赫曼道出「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似乎没有辜负这般令人清醒的天气。而更私人也更强烈的部分,则是巴赫曼烧掉弗里施的日记——以及当面对质时所说的「作家应该以语言取胜,而不是窃取他人的故事」,并怒吼男人「吸血鬼」。作为常被男性肆无忌惮挪用idea、编作素材的18线作者,对此深有同感。尤其当两人处于同一领域甚至存在某种竞争关系(哪怕是想象的),世俗社会中的弱势方就会被强势方轻而易举地吃干抹净、精神肉体多重剥削至体无完肤。打字机噪音想起阿克曼的《提行李箱的人》,《一间自己的房间》可能是女性创作者的永恒命题。好在巴赫曼拥有「我的城市」以喘息,即便是片刻的。#bjiff
saturdaylou 2023-06-14 22:34:26
满月下的发光沙漠 梦回弗莱德里希浪漫主义 再点睛小红书学不来的卢森堡松弛感!
雕刻时光 2023-04-28 23:01:23
第13届北京电影节第45部。沙漠将万人迷巴赫曼的两段情感联系到一起,一个是束缚与压抑,一个开放和自由。
胤祥 2023-04-29 03:42:14
2023柏林主竞赛入围。反婚反育非常应和当下尤其中国的议题,“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和有思想的女性”,不过片子的问题主要还是太矫情了(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片是不是特罗塔借这个故事在内涵施隆多夫,一家容不下两个作家,其实也容不下两个大导演吧……),两条线的交织点全在讲述的话头上(也就比《漂流人生》好那么一丢丢),实在是“如同一席话”,就不说刻意回避的阶级问题了……特罗塔拍《汉娜·阿伦特》那个锐利劲儿哪儿去了唉……男人嫉妒心+控制狂的一些极品言论和行为塑造得相当出色(尤其那个强词夺理的“受害者有罪论”),这一点上其实有把性别刻板印象倒转过来的意思,算是个亮点。但是这个结尾是什么鬼啊,旅个游然后和小狼狗们4P就解决问题了??我的天啊前面不是在说文学在说思想吗?……
非合理 2023-02-20 04:16:34
8/10 好干净的画面,也好喜欢构图和运镜,太舒服了
一个文盲兔狲 2023-06-13 00:16:41
我摊牌了我不讨厌这部片。接受作家是有日常生活的人这个前提它并非不成立,包括她以自毁延续生命力的方式
with 2023-04-02 19:54:34
男的不行&卖裙子宣传片(。(想去读她的作品才是正经事
南悠一 2023-05-05 23:34:57
“法西斯主义是男女关系中的首要元素。”但这是女权主义的一个很旧的观点了。放在中国不过时,放在世界没必要拍。
华盛顿樱桃树 2023-04-24 21:31:50
#BJIFF13#拍得没啥问题,流畅自然干净很有艺术氛围。但人物和故事本身不太具备可看点,或者是没拍出人物魅力,整体观感就平淡。
451½°F™ 2023-06-15 00:30:44
2023Siff。女性再如何坚持不婚不育,依旧是情感的俘虏。对于男权的抗争也不过是用非男性价值观道德下的乱交而已,如此不过依旧是宣泄而已。当施瓦茨热恋着巴赫曼时说「女性比男性更完美,男性并不伤害女性,女性自我伤害」却是当下女性主义泥沙俱下的现实困境。
沁云 2023-09-18 09:22:54
各个方面都很平庸,浪费了演技颇佳的女演员,也浪费了传主生平的好故事。
凡凡不在家 2023-04-30 22:23:47
3.5 本片是冯·特洛塔擅长的影片类型:女性传记片。从《汉娜·阿伦特》开始,关注到这位杰出的德国女导演,她镜头里的女性,均为独立个体,有能动性主张,在某个领域内拥有建树。总归来说,本片并无超出惊艳的部分:双线叙事,两个时空,不同状态下的巴赫曼,进行对照。一条是追求自我、满足内心欲望,与年轻双性恋学生同行“沙漠之旅”的巴赫曼;另一条,是昔日巴赫曼,与另一位男作家,相对传统的恋爱婚姻。婚后,男作家嫉妒她的才华与人脉关系,因自己得不到关注而暗戳戳红眼,“规训”巴赫曼回归厨房——二人在感情处理上,冷静、克制,也尽心尽力;但太过强大的女性,终究也必然要走出家庭。于是,有了“沙漠之旅”的展开。在夫妻两性关系,因一方发展好,而出现不同频的女性,文化历史上偶有见到。如:另一部出色女性传记片——《莫娣》。
Aboo 2023-04-30 02:18:22
薇姬赫然已是现在欧陆影坛的宠儿,可以主演这类一场戏一身衣的华美传记片。电影本身较为寡淡,虽有金句输出。
芝士汉堡. 2023-04-29 20:11:04
#13th BJIFF 就挺没劲的,感谢某人的倾情推荐
不是很妙阿森 2023-06-18 11:49:58
我看白人小资艺术家世界的故事一向是看得很爽的(所以喜欢看伍迪·艾伦。但我确实只能说白人上流女性的意识已经被过度反复描写了,充满了撒娇的意味。@SIFF2023 (但她的着装真的蛮好看的 (我每次以为这该分手了吧!结果还没分 我只能这有点太爱男了 (而且男主真的没啥魅力
AlanX 2023-04-29 22:52:16
#BJIFF2023# 电影的人物背景和镜头风光很搭,文学与历史人文环境的结合相得益彰,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并没有被剧情太过影响,而且用一种欣赏美的目光去感受这部电影。其实自始至终巴赫曼和弗里施的生活节奏和追求风格截然不同,两个人的相遇是彼此间的一种尝试,但并不会长久。
闪电杰克 2023-06-14 17:32:20
25thSIFF|第九场:我们如何抑制女性写作,以及“当一个女人,决定自己去买花”。原来沙漠之旅是她的清醒之旅,双线叙事也增加了一定趣味性,但是整体还是比较平。部分片段:开场接电话,女主在床上睁眼等内容可为戏剧编排借鉴。同时想到《永恒的记忆》中,女主角在阶梯舞台上表演,舞台延展,在黑匣子影院里犹如身临其境一般,那一刻非常动人。女性写作者/创作者,应该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龍森电影 2023-04-23 20:06:29
作为传记片算是不错了,把最纠结于主角身上的情感与迷思都展现的挺完整的
Muto 2024-04-10 10:43:45
暴得大名不详——文学家获得「文学奖」勋章看似高大尚,实则细想想有些《桃色交易》也真是不值当。不难看出,无产阶级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被离异而失意的激进左翼社会活动家《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极力阻挠:一方面,作为一个主动提出「离婚」请求——主动选择从无产阶级队伍里分离出去的劳动妇女,爱好诗歌且爱慕虚荣(小资化)的西德文艺女青年被外表英俊的军工复合体代表「色诱」争取到了资产阶级阵营,宛如《夜幕将至》背景下被「洗头妹」喊去洗头的「黑煤」打工仔;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主动要求进步的进步青年,女主「误读马克思文本」被马克思原教旨主义信徒(念的经文、唱的戏文、写的檄文、编的新闻、拍的人文)道德绑架。说到底《她们》是从灵魂深处追求戏剧性冲突、无解性难题和悲情性享乐「从根本上不热爱和平、自由和喜乐」的一群人。
西楼尘 2023-05-05 22:33:50
你预测到了爱上我会受伤害,我却高估了你对我浓烈的爱。你会把我写进剧本里,我却想要烧掉你书写我的日记。你天真的以为两个作家可以一起生活,我天真的以为买花会比做饭更让你开心。婚姻制度不适合所有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爱过烂人也不算耻辱。我爱我爱情的苦难,让我像个殉道者,更接近上帝。
不爱™ 2023-04-01 16:31:02
4.5 hk电影节抢到票 对这种完全听不懂的外语片很少有耐心 但这部故事性很强 虽然是传记..诗人的生活也像一首诗 又美又有破碎感 她朋友说的对 艺术家爱过猪也不丢脸 谢谢 释然了 ps.服装搭配太棒了 我不怎么关注服化道的一整个被惊艳 片子不得奖服装也该得
卢鱼鱼er 2023-05-31 19:12:03
忙着赶稿子提前离开,没有看到口口相传的4P尾声……只记得从坠落的火幻化出深深裹紧我的沙漠,也想踏上一场荒漠之旅。然而,也许只有当女性不再需要通过拒斥婚姻来证明自身独立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平权更近了一步。#13th北影节#
asphalte 2023-06-14 22:45:52
SIFF 2nd 如果有一天你能读懂我的诗,你读懂的不止我那如地狱火焰的爱,更是我那一览无余的荒芜的沙漠般的内心。 女性意识的觉醒、两性博弈与服化道都跟女主另一部作品魅影缝匠非常相似。剧作内核涵盖命题众多。4P大尺度镜头真是让今晚的观影体验达到了奇妙的顶峰。
银河意难忘 2023-04-24 21:26:09
是一部看完之后有很多话想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的电影。有很多我直觉上不那么喜欢、又无从反驳的部分,但它们真实到可以刺痛我,那种粗粝又尖锐的真实感让我沉默
Unbeliever 2023-02-20 18:08:06
和《时时刻刻》有诸多相似:受精神疾病困扰的女作家、英年早逝、三段情节平行交叉、困境都与男性/性别相关。像是把时时刻刻三人合成一人。但最终效果较差。女主的三个阶段/状态之间差别太小,平行交叉又很密集,直接观感是混乱。三个段落人物造型、拍法、视觉等没太大差异,从而让所有的跳跃显得都突兀。时时刻刻的魅力在于虽然是三人,但精神是连为一体的。这个片正好相反,实际是一个人,但三段比较分裂。其次是三段分别都写的不好,不仅缺乏必要的连贯性,表达也不够凝练,剧力分散、精神涣散、言之无物。给人感觉反而是女主面对感情不太成熟,没有真正表达出她的内心困境。最后,缺乏动人的诗意。偏写实的视角却没有抓住多少细节。大部分叙事通过对话完成严重缩窄了表意空间。整体视听调度也非常平庸,没什么特色。@Berlinale 2023
秦奋 2023-05-03 15:21:44
#13thBJIFF 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8/10 电影以交叉叙述的故事结构,将不同时空下的人物情感故事交织一处,串联起巴赫曼追寻自由独立和自我救赎的沙漠旅程。 日记作为男性对女性无意识审视评判规训的象征物。荒芜的沙漠,是痛苦情感经历的象征,也是被压抑被摧残被埋藏的女性自我的化身。时空的错乱反映人物内心的波动,梦魇以及打字机噪音成为创伤的具象。冷暖色调转变反衬压抑到自由的情感状态,成为无意识自我在现实中的投射。 而沙漠中的多人场面,更像是一种超现实的表达,以性解放成为自我意识觉醒和独立的象征,被黑色梦魇和绝望无助包围着的巴赫曼,在广袤无垠的沙漠绽放出动人的笑容,这一幕非常有力。“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此番话落,观众席响起阵阵掌声。
& 2023-02-21 02:42:02
#Berlinale73rd 柏林啊, 睡不着也起不来
咗咗 2023-04-28 23:18:04
如果她是一个男人,那么她将不会受到这么多痛苦。但如果她是一个男人,她也并不会痛苦。
Lyons 2023-12-30 23:21:26
#BJIFF09 补标 想到反派影评里对这部的评语,还挺贴切的
brennteiskalt 2023-06-04 00:35:00
冯特罗塔的女权主义在矫揉的「巴赫曼在沙漠」里至少过时了30年。她对于其女主角和弗里施这段人尽皆知的爱情灾难给出了先入为主的、八卦小报式的阐释。二者爱情的失败不可能只归于弗里施,而是一种艺术理想和(父权的)婚姻范式间的不可调和。但冯特罗塔只知以无甚新意的方式展示一种女艺术家的欲求不满,却没能(如巴赫曼自己的「玛琳娜」那样)关注女性创作的独特过程。而她的治愈被拧成了一个俗不可耐的隐喻,仿佛走进了沙漠、走进了情感的荒芜,就能和一切说拜拜似的:你嘛败头基咧,菜单上那么多年轻男人的肉体都可以随意品尝了,还什么情感的荒芜?
五月和七月 2023-04-28 23:21:51
BJIFF2023-27 对婚姻制度的观点,让观影中出现了掌声 而异域俊朗小伙们被带进房间的一瞬间,又是一阵笑
王心臣881105 2023-06-14 20:58:01
女主演很丑很木很讨厌,尤其鼻子,长这样是没人要的,花钱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