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真人
2020-02-29 04:21:18
伊朗洗白片,挺套路和平庸的,为什么能入选,因为它需要被看见。这也是电影和艺术的立场,一些电影的存在和它承载的意义要超越技术和艺术高度的考虑。首映结束后,因为导演在监狱不被允许到场,全场站立对着一个空座位鼓掌,演员落泪,也挺震撼的。
-
非合理
2020-02-29 06:47:28
7/10
导演似乎表达欲望太过强烈,把明明更适合藏在故事中,让观众自己发掘理解的内涵,直接拿到台面上来,借角色之口进行讨论,使得整部电影太过直白,失去了很多魅力。但同时我又非常能理解导演这种想表达的欲望,对他来说,这部电影或许也已经足够克制了。
电影里的伊朗,人民生活富足,一切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却存在太多的问题,和我们实在太像了。
-
HarperDie
2020-02-28 21:56:27
四个以伊朗男警察为主角的故事,四次不同原因的“处决”,四种与女性紧密相连的羁绊,伊朗的国家环境给想正常过活的普通人施加了多少压力,在警察这个职业上集中体现。穆罕默德·拉索罗夫是个很会讲故事的导演,最幸福的时刻永远与痛苦的魔鬼共行。没有人是真正的恶魔,却全都被迫走在成为恶魔的路上。
-
小易甫
2020-02-29 19:37:34
第二个故事请直接拿去柏林短片竞赛,《朋友再见》的效果很好。第三和第四个故事居然以那样幼稚的核心情节来构建甚至以此设置悬念真的不尴尬吗?最后的镜头好歹拉回一点点印象。
-
开心拴柱张角角
2020-02-29 04:47:31
berlinale 70 13 首映前后无法结束的掌声,四星送给前两个故事和现场氛围,我就吃这套没办法……后面两个没法打动我了
-
冰红深蓝
2020-10-29 11:44:19
虽有缺陷,仍配得上柏林金熊奖。聚焦伊朗的强制兵役、司法体系与死刑执行问题,四个故事都关注处决者的内心纠葛与道德抉择,有麻木顺从的,有坚决拒绝的,还有在接受后又恍然大悟后悔不迭的,也有为自己的抉择隐忍憋屈一生的。第一个故事最有嚼头,沉静克制,看似琐碎日常的生活段落,最后才在刹那间揭示真相,而结尾恰与片头相衔接,构成了“平庸恶者”的一天。第二个故事从争论辩白突转为犯罪逃亡类型片,夜幕下暂时的团圆结局太带感。第三个故事深度不足,不过在树林里的调度与构图可圈可点。第四个故事比较生硬狗血,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德国学医的女儿,与父亲间的对话常混杂德语,有些是下意识反应,还有些是故意以德语发出本来说不出口的想法。拉索罗夫的导演功力并不可小觑,影片的用色也颇为美妙。(8.0/10)
-
把噗
2020-10-27 22:00:05
金熊实至名归。1>4>2>3。
-
字母君
2020-10-29 17:39:26
应直接译作《这里没有恶魔》,标题后是拉索洛夫对家园土地和人们深切的热爱。比《手稿不会燃烧》更精炼,后两段虽然比起前面逊色不少,但也正是两段俗套的情节剧故事将这份热爱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
無邊無際
2020-03-02 08:59:20
導演用一種特別隱喻的方式,躲過了伊朗的審-查制度,前三個故事,每個人都可能在無意識情況下,成為正痔黑暗和邪惡的幫凶。最後一個故事是你知道自己不能做幫凶,你可能要面臨做出選擇和犧牲。
-
丁一
2021-02-08 17:24:40
只是份工作而已,
我也是个打工的。
共青团小编扬起无邪的小脸,
不管是晚上加班删帖子,
还是地安门清场后去洗地。
只是份工作而已,
我也是个打工的。
况且单位还发了一包米呢。
大家都在考公务员,
听说监狱是好单位,
如果能搞到编制,
不要说按下按钮,
自愿加班踢凳子,
就怕工作出点错,
最后变成临时工
-
阿基里斯之刃
2021-02-18 01:15:24
我放弃了余生,做了逃兵,这也许不是符合国家意志的正确勇气,但依然是勇气。你我皆凡人,掌心翻覆间没有万千生命,为了人类自创的恶里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善,就已经足够一段人世的担负。活一次,拥有能够贯彻始终的信仰,并能够贯彻始终的执行,不枉生命。
重要台词
“如果我回到服役的日子,假如我不得不再次处决某人,我将再次拔出我的武器对准警卫然后逃跑”
-
Peter Cat
2020-02-28 21:10:21
对这样一种意识形态选题牵引下,毫无美学,人物假,情感假,细节假的电影,非常厌恶和厌倦。恕我无法看完。而这种在西方社会获得普遍怜悯的电影,事实上已经和它的对立面——那种粗制滥造本国主旋律电影,并无任何区别。
-
babudo
2022-07-29 23:16:28
在“邪恶”的专制统治之下,“不作恶”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四个短片,第一个最好!像马三立说相声的“抖包袱”,铺垫了好久,酝酿情绪,最后一秒,“包袱”打开了!一切疑云豁然开朗。
-
基瑞尔
2021-01-01 10:52:00
【伊朗】四个道德困境,四次控诉与论证,结构与内容上莫名让人想起《天注定》,也更因背后语境抱有额外好感。比之前作《谎言》的单人复仇故事,或是早前在《雅尔达》同样看到的新人导演对伊朗死刑私刑的呼应,它可能有着更为野心的安排与诉求。但将故事拆开来看,也会发现每个部分都无比接近于《审讯室》、《德里罪案》…等等在Netflix走红的一干罪案剧的单集,似乎这种不连贯更适合成为一个上佳的诗选剧。
-
胤祥
2020-02-29 10:44:13
#70th Berlinale#主竞赛+金熊奖。还好有萨莉·波特垫底,不然这部片子就是今年最差了,基本是个伊朗反死刑反兵役的宣传片。影片的第一段还不错,半个多小时的日常鸡零狗碎之后,发现男主角的夜班工作是在监狱,并以一个十分有视觉冲击力的行刑镜头把观众的情绪一下调动起来了;从第二段颇为精彩的6名室友之间关于宗教、信仰、责任、个人良心等等方面的辩论开始影片水准急转直下,第四段更是惨不忍睹,胡编、道德说教和自我感动加在一起简直让人不忍直视。虽说拉索罗夫也因为被伊朗政府禁拍而成为国际电影节的声援对象,但,片子拍成这样……
-
吴邪
2021-04-05 12:04:27
第一段最后几秒冲击很大 这才明白之前几十分钟到处的不安来自何处 杀或不杀 都是选择 都有代价 都带来了梦魇 两次响起的Bella Ciao 不是没有evil 而是没被看见
-
十二辰子
2020-02-28 21:37:11
过山车式的观感 神转折 然后从Bella Ciao这歌出现开始水平极速下降 导演是沉浸在这歌里导致后面都没没好好剪??? 三星给前两个故事吧
-
YiQiao
2020-10-28 18:09:49
“在这个国家 只有金钱和裙带关系才有效”//电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必要揭露当前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但不应该是种说教的状态 剧本部分希望要点到的内容太多了//第二段几乎是一场舞台剧 可能是因为相对好控制 观感也相对好一些
-
Panda的影音
2021-04-09 01:53:40
个人感觉近几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获奖影片的影响力越来越比不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了。—— 2021年《倒霉性爱,发狂黄片》、2020年《无邪》、2019年《同义词》、2018年《不要碰我》、2017年《肉与灵》、2016年《海上火焰》、2015年《出租车》、2014年《白日焰火》,只有《无邪》未曾观影,于是就找来看下。
-
南悠一
2020-11-03 01:34:42
我还没有看完,但还没有心思继续看完。我只是在思考阿巴斯的遗产,被这些导演们还能啃多久,单从剧本层面上看,即使是车中的交谈,也已经拉垮得不行了。它彻底构建了一种能满足外人想象的独裁社会景观,实在冷酷得很。
-
乍暖
2021-11-04 02:33:45
7.5/10。1>>4>2=3。大爱第一段,一个惊悚的“反转”揭示电影主题:他们都是人,是人在吃人。家、爱和自由,三个元素四次阐释,专制集权下的个体之恶被放到阳光下审视,铁屋中的呐喊。柏林越发关注电影的政治社会性,这是好事。
-
刘浪
2021-03-14 15:42:26
比预想的要好多了,算是导演的正常水准。可视作对一个单选题四个选项的逐个演绎,然后发现全非正确答案,又不得不从中做出一个决定。然而选项之间重叠部分太多,又未做合适增减,致使同一个简单陈述在反复直白叙述下滑向一种口号。
-
brennteiskalt
2020-11-04 01:22:29
聚焦死刑带来的伦理问题的《无邪》却完美地避开了任何深入探讨伦理两难问题的契机。这些问题本应扎根于人具体的日常生活里,拉索罗夫也的确在这方面的刻画上下了最多功夫。但这几个故事的斧凿痕迹过于明显,日常生活里出现的这些危机解决地又太轻易,尤其是结尾两个故事,似乎通过个体抗争就万事大吉,保障了自己道德良知的完璧无暇就可扭转整个体系的不公。因此它们就不能成为某种道德模型而获得更深远的人性意义。死刑在第一个故事的惊讶结局后就变成了麦高芬,失去了更多深入发展的机会。
-
咯咯精
2020-02-28 23:02:34
颁奖也要抄作业 人权自由民主没有问题 但是成为规避判断力暴露的政治安全牌 玩儿蛋(片子本身缺点说啊说不完 但我最讨厌滥用音乐作为快捷键的小瘪三做法 黔驴技穷
-
梦之安魂曲
2020-10-30 17:23:46
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看前很期待,看时很无奈,看完很后悔。沉闷,无趣。完全看不进去。
-
舒农
2020-06-22 18:50:43
看前半个小时的时候,以为又是个伊朗的中产阶级电影。等到进入第二个篇章之后,纵深慢慢出来了。可惜后面实在前言不搭后语,看到最后精疲力竭。
-
给艾德林的诗
2020-10-27 18:50:14
假设故事真的可以反映现实折面的某些角度,两星个人已是极限,不构成复调本身就意味着扁平,加之可见元素都比较干瘪的构建,就好似故意在隐藏水平一样。。。
-
blb
2022-08-20 18:17:24
第1个最有力量,234实质上都是对1主题的重复,但力度远不及1。第2个怂男变蛮汉,我喜欢这个反转,尤其放在1之后,就像在铅板上开出的花朵。第3个美不胜收,尤其是那对小情人在花海里采花的镜头,是近几年见过最美的。第4个残忍收尾…4的意义就是把2艰难开出的小花活活掐掉。
-
个别人
2020-11-27 09:03:36
第一段故事拍得还真不错。第二段前半就显得直白而说教,不过怎么说也有点现实意义,好吧。后半就wtf,智熄的操作。第三段、第四段的铺垫都还不错,但是到了后边,就发现怎么还是在掰扯这一个事。用俗话来说,逮个屁就嚼不烂了?
-
踢迩达
2020-03-06 20:35:01
#Berlinale20-32 以一个主题串起的四短片合集,第一个比较精彩,日常的琐碎与最后一个绞刑犯的镜头形成强烈的反差,体现出构思的存在感。然而,对于一个长片而言,并没有形成具有情感张力的高潮时刻。
-
alfredo
2021-01-29 19:16:24
不討厭,做為政治電影可能也不必要求太多,把故事說得熟練剛好也就行了。
-
一朵潛水云
2021-02-04 06:54:40
其實在電影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裡面的議題性。而是導演對於中年男人臉部的多番特寫。他們的目無表情與內心呈現。(好吧,我又想起Kirostami了)但影片後來也呈現出不常見的,伊朗男性在飯桌上的活躍動態。而電影也成功創造出一種對體制內生存渴望和鼓勵的影像。雖然它開始的議題性討論到後來變成為倫理故事。感覺上有點掉價。但是很貼近大眾。
-
KBFZ
2021-11-08 20:10:28
除了第一个故事,剩下的表演痕迹都太重了 @SFF2021
-
老泰瑞
2020-12-20 14:50:08
四个小故事,没看出啥体制反思,论深度还不及《今日说法》,不过导演的水平确实不错。
-
颍原真吾
2022-03-01 08:03:16
似乎在他们的毫无意义中,有一种哲学,他们说着“幸福不需要理由”。
-
Escalin
2020-02-29 04:51:16
太好了 应该是我在一次别离后看过最好的伊朗电影了 导演因为zz原因没能来现场 不过全场在影后鼓掌快十分钟是真的因为太感人了 最喜欢的应该是第三个故事 想在出源可以再看一遍
-
盲忙
2020-11-04 16:00:52
There is no evil ,but there is an elephant in the room. 你过着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可利维坦就像一只巨大而无形的手,永远笼罩在你的头顶,你每一次用力的呼吸,都会感受到它的存在。四个看似独立却有着内在联系的故事,第一个如平地里的一声惊雷,第二个是一次英雄主义的逃亡,第三个是巧合中的宿命,第四个是对轮回与改变的反思,年度十佳预定。
-
茗政.
2022-02-04 15:50:25
确实存在价值远大于艺术价值。最幸福的时刻与内心的痛苦同行,关于“死刑”的四个“刽子手”有老有少,但都在道德内心良知和社会法律制度间徘徊挣扎,但电影节奏缓慢,剧情拖拉,氛围根本起不来,更无法共情,四个故事只喜欢《生日》。
-
醉梦·聊生
2020-10-27 21:38:52
影片用四个看似不太相干的故事表达了对于处决的完整探讨,如果夺走警卫的枪大胆出逃,如果抽一次凳子放三天假,他们将要面临的,是同样的人生打乱,没有人愿做杀手,而法律让他们背负了这一罪名,快乐与平静远去,余下一世的茫然。
-
Erdbeeren
2023-03-28 23:27:43
在监狱里让副导演帮助完成什么水平?绿光乍现,祝福伊朗人有一天能获得自由,且接受自己获得自由。
-
Muto
2020-10-27 13:39:19
实在有些不可思议,今年的金熊颁给了这样一个空想主义倾向的《无邪》社会。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境况不同,伊朗电影的现状已经逐渐走出了对「邪恶」进行曝光的初级阶段。索拉罗夫这部有着明显递进关系的四段式影片就是最好证明。车给人一种安全感。按阿巴斯的说法,它是观看和沉思的最好场所,便于无尽的谈话及与自己的内心持续对话。影片中的四个故事无疑都与车有关:一名《下班后》开着车回家的狱警,一个越狱后乘着车在城市中奔驰抑或在森林里徒步的鬼魂和一个在沙漠里没驾照却又平静地开着车的医生。十分欣慰的是,柏林的最高奖颁给了这些沉思者、流亡者和拓荒者。他们开着车或者乘着车要去哪里?不知道,或许和《弗莱彻夫人》一样:去到一个没有父权制的地方。或许像阿巴斯所说,对车的感情其实是对路的爱。从一点挪动到下一点,在伊朗文化中很重要。
-
小悬子
2022-11-06 17:56:33
2022.11.06
还可以,但感觉比较流于表面。
-
我坐
2020-02-29 21:01:18
是没错,第三第四过于平庸,但是与同期的《亚历山大广场》不知道要好多少,并且现场柏林观众的反应就可以知道,这片子足够好到希望让所有人看到并且接受,尽管议题不新鲜,但是依然有太多人不了解,不要总是说政治正确。如果说让我推荐给所有人看的主竞赛单元电影那必定是《there is no evil》没错了(无邪这个中文翻译实在是不妥)
-
Sabrina
2020-11-01 21:59:35
世俗生活逻辑和水平,伊朗和我们真的好相似。每看一部伊朗片都会加强这种印象。
-
老珂
2020-11-01 21:11:13
拉索罗夫在夹缝语境里又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
罗宾汉
2020-11-29 15:08:16
3.5分。伊朗导演用四种不同类型和表现手法探讨死刑与人性道德的冲突。前两个故事风格鲜明凌厉,不论是第一个描述刽子手的平庸日常,还是第二个违抗执行死刑的士兵惊险逃脱的情节,都具有强烈的情感与戏剧化的冲击力。后面两个故事奇怪地转向爱情和亲情类型,尽管另辟蹊径继续在同样的主题上挖掘,却感觉无法落到重点,批判力受到削弱。不过,依然要给导演献上崇高的敬意,在伊朗拍摄这种题材,无异于将自己的导演前途生涯压上极高的风险赌注。这座金熊奖难免有变相安慰与支持异见的成分,却是跟柏林电影节一向政治挂帅的准则一脉相承。
-
FWSWU-LLDAF
2021-03-04 21:40:11
连在罪恶面前保持缄默的权力都没有,必须高声赞同,必须身体力行,必须出卖灵魂,电影最政治之处不是浅尝辄止的四个政治小合集,是仅仅拍了四个隔靴搔痒的政治小合集的导演居然也无法去柏林领取属于他的金熊奖荣耀,掩耳盗铃的囚禁没有任何意义,人们可以对着空座位鼓掌,他们什么都知道,其实想想同样的电影在我们这里能过审的几率怕也是不大的罢了。但是作为拿过三大最高奖的电影,电影的视听和文本不算丰富,对死刑的探讨没有挖到痛处,只靠着导演陡然转折的小聪明让电影显得有几分讽刺
-
影君子
2020-02-28 23:35:24
四个故事 对死刑的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
-
zzy花岗岩
2021-01-16 22:02:44
四个跟行刑者有关的故事,质量依次递减。第一个故事冲击力最大,第四个故事简直生拉硬扯强行扣题~
-
陈哈
2021-06-12 21:59:41
没想到这样一部电影,触怒了伊朗当局,还触怒了不少中国观影者,伊朗当局觉得导演揭丑并判监禁一年,咱这边的观众则觉得这部片是拍给西方人看的政治正确+投机片。导演这是求个啥呢。 电影本身,我觉得不是金熊奖以往作品里的杰作,但也没那么不堪。3.5星是应该有的。
无邪豆瓣热评
一位真人 2020-02-29 04:21:18
伊朗洗白片,挺套路和平庸的,为什么能入选,因为它需要被看见。这也是电影和艺术的立场,一些电影的存在和它承载的意义要超越技术和艺术高度的考虑。首映结束后,因为导演在监狱不被允许到场,全场站立对着一个空座位鼓掌,演员落泪,也挺震撼的。
非合理 2020-02-29 06:47:28
7/10 导演似乎表达欲望太过强烈,把明明更适合藏在故事中,让观众自己发掘理解的内涵,直接拿到台面上来,借角色之口进行讨论,使得整部电影太过直白,失去了很多魅力。但同时我又非常能理解导演这种想表达的欲望,对他来说,这部电影或许也已经足够克制了。 电影里的伊朗,人民生活富足,一切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却存在太多的问题,和我们实在太像了。
HarperDie 2020-02-28 21:56:27
四个以伊朗男警察为主角的故事,四次不同原因的“处决”,四种与女性紧密相连的羁绊,伊朗的国家环境给想正常过活的普通人施加了多少压力,在警察这个职业上集中体现。穆罕默德·拉索罗夫是个很会讲故事的导演,最幸福的时刻永远与痛苦的魔鬼共行。没有人是真正的恶魔,却全都被迫走在成为恶魔的路上。
小易甫 2020-02-29 19:37:34
第二个故事请直接拿去柏林短片竞赛,《朋友再见》的效果很好。第三和第四个故事居然以那样幼稚的核心情节来构建甚至以此设置悬念真的不尴尬吗?最后的镜头好歹拉回一点点印象。
开心拴柱张角角 2020-02-29 04:47:31
berlinale 70 13 首映前后无法结束的掌声,四星送给前两个故事和现场氛围,我就吃这套没办法……后面两个没法打动我了
冰红深蓝 2020-10-29 11:44:19
虽有缺陷,仍配得上柏林金熊奖。聚焦伊朗的强制兵役、司法体系与死刑执行问题,四个故事都关注处决者的内心纠葛与道德抉择,有麻木顺从的,有坚决拒绝的,还有在接受后又恍然大悟后悔不迭的,也有为自己的抉择隐忍憋屈一生的。第一个故事最有嚼头,沉静克制,看似琐碎日常的生活段落,最后才在刹那间揭示真相,而结尾恰与片头相衔接,构成了“平庸恶者”的一天。第二个故事从争论辩白突转为犯罪逃亡类型片,夜幕下暂时的团圆结局太带感。第三个故事深度不足,不过在树林里的调度与构图可圈可点。第四个故事比较生硬狗血,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德国学医的女儿,与父亲间的对话常混杂德语,有些是下意识反应,还有些是故意以德语发出本来说不出口的想法。拉索罗夫的导演功力并不可小觑,影片的用色也颇为美妙。(8.0/10)
把噗 2020-10-27 22:00:05
金熊实至名归。1>4>2>3。
字母君 2020-10-29 17:39:26
应直接译作《这里没有恶魔》,标题后是拉索洛夫对家园土地和人们深切的热爱。比《手稿不会燃烧》更精炼,后两段虽然比起前面逊色不少,但也正是两段俗套的情节剧故事将这份热爱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無邊無際 2020-03-02 08:59:20
導演用一種特別隱喻的方式,躲過了伊朗的審-查制度,前三個故事,每個人都可能在無意識情況下,成為正痔黑暗和邪惡的幫凶。最後一個故事是你知道自己不能做幫凶,你可能要面臨做出選擇和犧牲。
丁一 2021-02-08 17:24:40
只是份工作而已, 我也是个打工的。 共青团小编扬起无邪的小脸, 不管是晚上加班删帖子, 还是地安门清场后去洗地。 只是份工作而已, 我也是个打工的。 况且单位还发了一包米呢。 大家都在考公务员, 听说监狱是好单位, 如果能搞到编制, 不要说按下按钮, 自愿加班踢凳子, 就怕工作出点错, 最后变成临时工
阿基里斯之刃 2021-02-18 01:15:24
我放弃了余生,做了逃兵,这也许不是符合国家意志的正确勇气,但依然是勇气。你我皆凡人,掌心翻覆间没有万千生命,为了人类自创的恶里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善,就已经足够一段人世的担负。活一次,拥有能够贯彻始终的信仰,并能够贯彻始终的执行,不枉生命。 重要台词 “如果我回到服役的日子,假如我不得不再次处决某人,我将再次拔出我的武器对准警卫然后逃跑”
Peter Cat 2020-02-28 21:10:21
对这样一种意识形态选题牵引下,毫无美学,人物假,情感假,细节假的电影,非常厌恶和厌倦。恕我无法看完。而这种在西方社会获得普遍怜悯的电影,事实上已经和它的对立面——那种粗制滥造本国主旋律电影,并无任何区别。
babudo 2022-07-29 23:16:28
在“邪恶”的专制统治之下,“不作恶”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四个短片,第一个最好!像马三立说相声的“抖包袱”,铺垫了好久,酝酿情绪,最后一秒,“包袱”打开了!一切疑云豁然开朗。
基瑞尔 2021-01-01 10:52:00
【伊朗】四个道德困境,四次控诉与论证,结构与内容上莫名让人想起《天注定》,也更因背后语境抱有额外好感。比之前作《谎言》的单人复仇故事,或是早前在《雅尔达》同样看到的新人导演对伊朗死刑私刑的呼应,它可能有着更为野心的安排与诉求。但将故事拆开来看,也会发现每个部分都无比接近于《审讯室》、《德里罪案》…等等在Netflix走红的一干罪案剧的单集,似乎这种不连贯更适合成为一个上佳的诗选剧。
胤祥 2020-02-29 10:44:13
#70th Berlinale#主竞赛+金熊奖。还好有萨莉·波特垫底,不然这部片子就是今年最差了,基本是个伊朗反死刑反兵役的宣传片。影片的第一段还不错,半个多小时的日常鸡零狗碎之后,发现男主角的夜班工作是在监狱,并以一个十分有视觉冲击力的行刑镜头把观众的情绪一下调动起来了;从第二段颇为精彩的6名室友之间关于宗教、信仰、责任、个人良心等等方面的辩论开始影片水准急转直下,第四段更是惨不忍睹,胡编、道德说教和自我感动加在一起简直让人不忍直视。虽说拉索罗夫也因为被伊朗政府禁拍而成为国际电影节的声援对象,但,片子拍成这样……
吴邪 2021-04-05 12:04:27
第一段最后几秒冲击很大 这才明白之前几十分钟到处的不安来自何处 杀或不杀 都是选择 都有代价 都带来了梦魇 两次响起的Bella Ciao 不是没有evil 而是没被看见
十二辰子 2020-02-28 21:37:11
过山车式的观感 神转折 然后从Bella Ciao这歌出现开始水平极速下降 导演是沉浸在这歌里导致后面都没没好好剪??? 三星给前两个故事吧
YiQiao 2020-10-28 18:09:49
“在这个国家 只有金钱和裙带关系才有效”//电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必要揭露当前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但不应该是种说教的状态 剧本部分希望要点到的内容太多了//第二段几乎是一场舞台剧 可能是因为相对好控制 观感也相对好一些
Panda的影音 2021-04-09 01:53:40
个人感觉近几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获奖影片的影响力越来越比不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了。—— 2021年《倒霉性爱,发狂黄片》、2020年《无邪》、2019年《同义词》、2018年《不要碰我》、2017年《肉与灵》、2016年《海上火焰》、2015年《出租车》、2014年《白日焰火》,只有《无邪》未曾观影,于是就找来看下。
南悠一 2020-11-03 01:34:42
我还没有看完,但还没有心思继续看完。我只是在思考阿巴斯的遗产,被这些导演们还能啃多久,单从剧本层面上看,即使是车中的交谈,也已经拉垮得不行了。它彻底构建了一种能满足外人想象的独裁社会景观,实在冷酷得很。
乍暖 2021-11-04 02:33:45
7.5/10。1>>4>2=3。大爱第一段,一个惊悚的“反转”揭示电影主题:他们都是人,是人在吃人。家、爱和自由,三个元素四次阐释,专制集权下的个体之恶被放到阳光下审视,铁屋中的呐喊。柏林越发关注电影的政治社会性,这是好事。
刘浪 2021-03-14 15:42:26
比预想的要好多了,算是导演的正常水准。可视作对一个单选题四个选项的逐个演绎,然后发现全非正确答案,又不得不从中做出一个决定。然而选项之间重叠部分太多,又未做合适增减,致使同一个简单陈述在反复直白叙述下滑向一种口号。
brennteiskalt 2020-11-04 01:22:29
聚焦死刑带来的伦理问题的《无邪》却完美地避开了任何深入探讨伦理两难问题的契机。这些问题本应扎根于人具体的日常生活里,拉索罗夫也的确在这方面的刻画上下了最多功夫。但这几个故事的斧凿痕迹过于明显,日常生活里出现的这些危机解决地又太轻易,尤其是结尾两个故事,似乎通过个体抗争就万事大吉,保障了自己道德良知的完璧无暇就可扭转整个体系的不公。因此它们就不能成为某种道德模型而获得更深远的人性意义。死刑在第一个故事的惊讶结局后就变成了麦高芬,失去了更多深入发展的机会。
咯咯精 2020-02-28 23:02:34
颁奖也要抄作业 人权自由民主没有问题 但是成为规避判断力暴露的政治安全牌 玩儿蛋(片子本身缺点说啊说不完 但我最讨厌滥用音乐作为快捷键的小瘪三做法 黔驴技穷
梦之安魂曲 2020-10-30 17:23:46
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看前很期待,看时很无奈,看完很后悔。沉闷,无趣。完全看不进去。
舒农 2020-06-22 18:50:43
看前半个小时的时候,以为又是个伊朗的中产阶级电影。等到进入第二个篇章之后,纵深慢慢出来了。可惜后面实在前言不搭后语,看到最后精疲力竭。
给艾德林的诗 2020-10-27 18:50:14
假设故事真的可以反映现实折面的某些角度,两星个人已是极限,不构成复调本身就意味着扁平,加之可见元素都比较干瘪的构建,就好似故意在隐藏水平一样。。。
blb 2022-08-20 18:17:24
第1个最有力量,234实质上都是对1主题的重复,但力度远不及1。第2个怂男变蛮汉,我喜欢这个反转,尤其放在1之后,就像在铅板上开出的花朵。第3个美不胜收,尤其是那对小情人在花海里采花的镜头,是近几年见过最美的。第4个残忍收尾…4的意义就是把2艰难开出的小花活活掐掉。
个别人 2020-11-27 09:03:36
第一段故事拍得还真不错。第二段前半就显得直白而说教,不过怎么说也有点现实意义,好吧。后半就wtf,智熄的操作。第三段、第四段的铺垫都还不错,但是到了后边,就发现怎么还是在掰扯这一个事。用俗话来说,逮个屁就嚼不烂了?
踢迩达 2020-03-06 20:35:01
#Berlinale20-32 以一个主题串起的四短片合集,第一个比较精彩,日常的琐碎与最后一个绞刑犯的镜头形成强烈的反差,体现出构思的存在感。然而,对于一个长片而言,并没有形成具有情感张力的高潮时刻。
alfredo 2021-01-29 19:16:24
不討厭,做為政治電影可能也不必要求太多,把故事說得熟練剛好也就行了。
一朵潛水云 2021-02-04 06:54:40
其實在電影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裡面的議題性。而是導演對於中年男人臉部的多番特寫。他們的目無表情與內心呈現。(好吧,我又想起Kirostami了)但影片後來也呈現出不常見的,伊朗男性在飯桌上的活躍動態。而電影也成功創造出一種對體制內生存渴望和鼓勵的影像。雖然它開始的議題性討論到後來變成為倫理故事。感覺上有點掉價。但是很貼近大眾。
KBFZ 2021-11-08 20:10:28
除了第一个故事,剩下的表演痕迹都太重了 @SFF2021
老泰瑞 2020-12-20 14:50:08
四个小故事,没看出啥体制反思,论深度还不及《今日说法》,不过导演的水平确实不错。
颍原真吾 2022-03-01 08:03:16
似乎在他们的毫无意义中,有一种哲学,他们说着“幸福不需要理由”。
Escalin 2020-02-29 04:51:16
太好了 应该是我在一次别离后看过最好的伊朗电影了 导演因为zz原因没能来现场 不过全场在影后鼓掌快十分钟是真的因为太感人了 最喜欢的应该是第三个故事 想在出源可以再看一遍
盲忙 2020-11-04 16:00:52
There is no evil ,but there is an elephant in the room. 你过着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可利维坦就像一只巨大而无形的手,永远笼罩在你的头顶,你每一次用力的呼吸,都会感受到它的存在。四个看似独立却有着内在联系的故事,第一个如平地里的一声惊雷,第二个是一次英雄主义的逃亡,第三个是巧合中的宿命,第四个是对轮回与改变的反思,年度十佳预定。
茗政. 2022-02-04 15:50:25
确实存在价值远大于艺术价值。最幸福的时刻与内心的痛苦同行,关于“死刑”的四个“刽子手”有老有少,但都在道德内心良知和社会法律制度间徘徊挣扎,但电影节奏缓慢,剧情拖拉,氛围根本起不来,更无法共情,四个故事只喜欢《生日》。
醉梦·聊生 2020-10-27 21:38:52
影片用四个看似不太相干的故事表达了对于处决的完整探讨,如果夺走警卫的枪大胆出逃,如果抽一次凳子放三天假,他们将要面临的,是同样的人生打乱,没有人愿做杀手,而法律让他们背负了这一罪名,快乐与平静远去,余下一世的茫然。
Erdbeeren 2023-03-28 23:27:43
在监狱里让副导演帮助完成什么水平?绿光乍现,祝福伊朗人有一天能获得自由,且接受自己获得自由。
Muto 2020-10-27 13:39:19
实在有些不可思议,今年的金熊颁给了这样一个空想主义倾向的《无邪》社会。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境况不同,伊朗电影的现状已经逐渐走出了对「邪恶」进行曝光的初级阶段。索拉罗夫这部有着明显递进关系的四段式影片就是最好证明。车给人一种安全感。按阿巴斯的说法,它是观看和沉思的最好场所,便于无尽的谈话及与自己的内心持续对话。影片中的四个故事无疑都与车有关:一名《下班后》开着车回家的狱警,一个越狱后乘着车在城市中奔驰抑或在森林里徒步的鬼魂和一个在沙漠里没驾照却又平静地开着车的医生。十分欣慰的是,柏林的最高奖颁给了这些沉思者、流亡者和拓荒者。他们开着车或者乘着车要去哪里?不知道,或许和《弗莱彻夫人》一样:去到一个没有父权制的地方。或许像阿巴斯所说,对车的感情其实是对路的爱。从一点挪动到下一点,在伊朗文化中很重要。
小悬子 2022-11-06 17:56:33
2022.11.06 还可以,但感觉比较流于表面。
我坐 2020-02-29 21:01:18
是没错,第三第四过于平庸,但是与同期的《亚历山大广场》不知道要好多少,并且现场柏林观众的反应就可以知道,这片子足够好到希望让所有人看到并且接受,尽管议题不新鲜,但是依然有太多人不了解,不要总是说政治正确。如果说让我推荐给所有人看的主竞赛单元电影那必定是《there is no evil》没错了(无邪这个中文翻译实在是不妥)
Sabrina 2020-11-01 21:59:35
世俗生活逻辑和水平,伊朗和我们真的好相似。每看一部伊朗片都会加强这种印象。
老珂 2020-11-01 21:11:13
拉索罗夫在夹缝语境里又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罗宾汉 2020-11-29 15:08:16
3.5分。伊朗导演用四种不同类型和表现手法探讨死刑与人性道德的冲突。前两个故事风格鲜明凌厉,不论是第一个描述刽子手的平庸日常,还是第二个违抗执行死刑的士兵惊险逃脱的情节,都具有强烈的情感与戏剧化的冲击力。后面两个故事奇怪地转向爱情和亲情类型,尽管另辟蹊径继续在同样的主题上挖掘,却感觉无法落到重点,批判力受到削弱。不过,依然要给导演献上崇高的敬意,在伊朗拍摄这种题材,无异于将自己的导演前途生涯压上极高的风险赌注。这座金熊奖难免有变相安慰与支持异见的成分,却是跟柏林电影节一向政治挂帅的准则一脉相承。
FWSWU-LLDAF 2021-03-04 21:40:11
连在罪恶面前保持缄默的权力都没有,必须高声赞同,必须身体力行,必须出卖灵魂,电影最政治之处不是浅尝辄止的四个政治小合集,是仅仅拍了四个隔靴搔痒的政治小合集的导演居然也无法去柏林领取属于他的金熊奖荣耀,掩耳盗铃的囚禁没有任何意义,人们可以对着空座位鼓掌,他们什么都知道,其实想想同样的电影在我们这里能过审的几率怕也是不大的罢了。但是作为拿过三大最高奖的电影,电影的视听和文本不算丰富,对死刑的探讨没有挖到痛处,只靠着导演陡然转折的小聪明让电影显得有几分讽刺
影君子 2020-02-28 23:35:24
四个故事 对死刑的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
zzy花岗岩 2021-01-16 22:02:44
四个跟行刑者有关的故事,质量依次递减。第一个故事冲击力最大,第四个故事简直生拉硬扯强行扣题~
陈哈 2021-06-12 21:59:41
没想到这样一部电影,触怒了伊朗当局,还触怒了不少中国观影者,伊朗当局觉得导演揭丑并判监禁一年,咱这边的观众则觉得这部片是拍给西方人看的政治正确+投机片。导演这是求个啥呢。 电影本身,我觉得不是金熊奖以往作品里的杰作,但也没那么不堪。3.5星是应该有的。